《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
A.太学制度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世界历史的最大嘲弄之一是,哥伦布至死还确信,他已抵达亚洲。”(《全球通史》)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他到达的地方实际是()
A.非洲 | B.大洋洲 | C.美洲 | D.南极洲 |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还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政府实行
A.重农抑商政策 | B.闭关锁国政策 |
C.贸易保护政策 | D.工商食官政策 |
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 中说:“(清朝前期因)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而)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 B.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 D.对外贸易空前发达 |
唐代诗人李绅作《悯农》二首,其中一首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反映出小农经济具有()
A.分散性 | B.封闭性 | C.脆弱性 | D.落后性 |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这里的“机户”和“机工”是
A.平等关系 | B.对立关系 | C.雇佣关系 | D.协作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