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超越
B.仲文军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至卒:突然
D.毗罗恃众来官军薄:轻视

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迥怒不同已,遣仪同宇文威攻之。

A.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开城西门,溃围遁。
B.
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檀让余众屯城武。
C.
夫夷近,则游者众。
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出迎谒。
D.
以匕首提秦王。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     )
①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⑤⑥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④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译文: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译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剑侠王士祯
某中丞巡抚上江。一日,遣使赍金数千赴京师。途宿古庙中,扃钥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怪之。归以告中丞,中丞大怒,亟责偿官。吏告曰:“偿固不敢辞,但事甚疑怪,请予假一月,往踪迹之。愿以妻子为质。”中丞许之。
比至失金处,询访久之,无所见。将归矣,忽于市中遇瞽叟,胸悬一牌云:“善决大疑。”漫问之。叟忽曰:“君失金多少?”曰:“若干。”叟曰:“我稍知踪迹,可觅露车乘我。君第随往,冀可得也。”如其言。
初行一日,有人烟村落。次日,入深山,行不知几百里,无复村庄,至三日,亭午抵一大市镇。叟曰:“至矣。君但入,当自得消息。”不得已,第从其言,比入市,则肩摩毂击①,万瓦鳞次。忽一人来讯曰:“君非此间人,奚至此?”告以故,与俱至市口,觅瞽叟,已失所在。乃与曲折行数街,抵一大宅,如王公之居。历阶及堂,寂无人。戒令少待。顷之,传呼令入。至后堂,堂中惟设一榻,有伟男子科跣坐其上,发长及骭。童子数人,执扇拂左右侍。拜跪讫,男子讯来意,具对。男子颐指,语童子曰:“可将来。”即有少年数辈,扛金至,封识宛然。曰:“宁欲得金乎?”吏叩头曰:“幸甚,不敢请也。”男子曰:“乍来此,且好安息。”即有人引至一院,扃门而去。馈之食,极丰腆。
是夜,月明如昼。启后户视之,见粉壁上累累有物。审视之,皆人耳鼻也。大惊,然无隙可逸去。彷徨达晓,前人忽来传呼。复至后堂,男子科跣坐如初。谓曰:“金不可得矣。然当予汝一纸书。”辄据案作书,掷之,挥出。前人复导至市口,惝恍疑梦中,急觅路归。
见中丞,历述前事。叱其妄。出书呈之。中丞启缄,忽色变而入。移时,传令吏归舍,释妻子,豁其赔偿。久之,乃知书中大略斥中丞贪纵,谓勿责吏偿金,否则,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觉,发截三寸,宁忘之乎?问之夫人,良然。始知其剑侠也。
(选自《虞初新志》卷九,原文出自《池北偶谈》卷二十三)
[注释]①肩摩毂击:人同人相碰,车轮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马来往之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胸悬—牌云:“善决大疑。”漫问之漫:随便
B.君第随往,冀可得也第:次第
C.发截三寸,宁忘之乎宁:难道
D.问之夫人,良然。始知其剑侠也良:的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告以故,与俱至市口具告以事
B.乃与曲折行数街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乍来此,且好安息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这篇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下列选项中都能表现故事传奇色彩的一项是
①途宿古庙中,扃钥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
②与俱至市口,觅瞽叟,已失所在。
③不得已,第从其言,比入市,则肩摩毂击,万瓦鳞次。
④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觉,发截三寸,宁忘之乎?
⑤某中丞巡抚上江。一日,遣使赍金数千赴京师。
⑥见粉壁上累累有物。审视之,皆人耳鼻也。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个巡抚,曾派遣专差送几千两银子到京城去。途中,差官住在古庙里门户、箱子都锁得严严实实。早晨起来,银子不翼而飞,门上的锁仍然锁得好好的。
B.差官到遗失银子的地方察访,找到一个瞎老头,老头说稍微知道些行踪疑迹,可以帮差官找到银子。
C.差官被瞎老头带到一个大户人家后,受到了拘禁,关押差官的地方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那里的白色粉墙上堆迭了很多人的耳朵鼻子。差官惊恐极了,然而没有机会可以逃得出去。
D.剑侠托差官给巡抚捎上一封书信,斥责巡抚贪婪无度,告诫他不要责罚差官赔偿银子,如若不然,就要在某月某日半夜三更睡觉时,将巡抚夫人的头发截断三寸。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偿固不敢辞,但事甚疑怪,请予假一月,往踪迹之。
(2)比至失金处,询访久之,无所见。(2分)
(3)移时,传令吏归舍,释妻子,豁其赔偿。(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不属于其根本原因的一项是

A.发明了塑料袋以后,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使用过于普及。
B.塑料袋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造成的白色垃圾难以处理。
C.处理塑料袋造成的白色垃圾,一般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但挖土填埋污染土壤,高温焚烧污染大气环境。
D.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塑料袋,虽轻便结实,但造成了环境污染。

对待这项“最糟糕的发明”的积极态度,不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控制使用量,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
B.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
C.加强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
D.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可降解塑料袋包装材料的研制。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A.用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处理白色污染,都不是万全之策,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环境的问题。
B.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是因为它是免费赠送的;“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
C.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塑料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
D.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一百多年后被评为“最糟糕的发明”,是因为人们意识到了它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之,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国门)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彊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改动)
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善:善于 B.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制:裁决
C.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飨:犒劳 D.求贤良,举冯唐举:举荐

以下六句话分编四组,全都能证明文帝“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的一组是
①上怒,起入禁中②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③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④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⑤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⑥复以为云中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经常想起李齐,那是因为他在代郡的时候,曾多次听尚食监高祛说过李齐的才能。
B.文帝发怒是因为冯唐在众人面前说他即使有李牧这样的贤才也不会任用,使他难堪。
C.云中太守魏尚因为擅自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而受到法办,爵位被削。
D.冯唐在仕途上一直很坎坷,景帝让他做楚相,不久又免了他的职,武帝求贤时,他已老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
②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潘美字仲询,大名人,父璘,以军校戍常山。少倜傥,尝语其里人王密曰:“汉代将终,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太祖遇美素厚,及受禅,命美先往见执政,谕旨中外。陕帅袁彦凶悍,信任群小,嗜杀黩货,且缮甲兵,太祖虑其为变,遣美监其军以图之。美单骑往谕,以天命既归,宜修臣职,彦遂入朝。上喜曰:“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开宝三年,征岭南,以美为朗州团练使,进克富州,鋹遣将率众万余来援,遇战,大破之,遂克贺州。十月,又下昭、桂、连三州,西江诸州以次降。进次韶州。鋹复遣其弟保兴率众拒战,美即率厉士卒倍道趋栅头,距广州百二十里。鋹兵十五万依山谷坚壁以待,美因筑垒休士,与诸将计曰:“彼编竹木为栅,若攻之以火,彼必溃乱。因以锐师夹击之,万全策也。”遂分遣丁夫数千人,人持二炬,间道造其栅。及夜,万炬俱发,会天大风,火势甚炽。鋹众惊扰来犯,美挥兵急击之,鋹众大败,斩数万计。长驱至广州,鋹尽焚其府库,遂克之,擒鋹送京师,露布以闻。七年,议征江南。十月,命美为升州道行营都监,与曹彬偕往,进次秦淮。时舟楫未具,美下令曰:“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遂麾以涉,大军随之,吴师大败。及采石矶浮梁成,吴人以战舰二十余鸣鼓溯流来趋利。美麾兵奋击,夺其战舰,擒其将郑宾等七人,又破其城南水寨,分舟师守之。金陵平,以功太平兴国初,改任南院使。四年,命将征太原,美为北路都招讨,部分诸将进讨,并州遂平。继征范阳,以美知幽州行府事。及班师,命兼三交都部署,留屯以捍北边。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军,其地险阻,为北边咽喉。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美尝巡抚至代州,既秣马蓐食,俄而辽兵万骑来寇,近塞,美誓众衔枚奋击,大破之。封代国公。八年,改忠武军节度,进封韩国公。雍熙三年,诏美及曹彬、崔彦进等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明年卒,年六十七。
对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遇美素厚遇:对待。
B.进次韶州次:驻扎。
C.间道造其栅造:修造。
D.以美知幽州行府事知:主持。

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潘美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命美先往见执政,谕旨中外
②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
③若攻之以火,彼必溃乱
④又破其城南水寨,分舟师守之
⑤尝巡抚至代州,既秣马蓐食
⑥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岭南刘鋹屡次进犯桂阳、江华等地,到潘美率兵进击时,他又于广州城北一百二十里处率众拒战。潘美出其不意,以火攻取胜,于是攻克广州。
B.太祖即位后,潘美受命到陕西晓谕陕帅袁彦,希望袁彦顺应天命,归属宋朝,袁彦听从了劝告。太祖因此十分高兴,认为潘美替他完成了心愿。
C.太平兴国年间,潘美多次受诏出征,先平并州,后征范阳,又驻守北方边境,在代州时打垮了突然来犯的辽国骑兵。因战功卓著被封为代国公。
D.宋朝征讨江南,在舟楫未准备好的情况下,潘美果断下令涉水而战,打败了吴军。后来在采石矶打败了其水军,夺船擒将,又攻破了城南水寨。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
(2)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
周祖从汉祖镇太原,廷璋屡省其姊,周祖爱其纯谨。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及出讨三叛,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即位,追册廷璋姊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拜。
世宗自澶渊还京,言廷璋有干材,迁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廷璋往代之。将行,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载路。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监军李谦溥领州事。谦溥至,并①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乃募敢死士百余人,许以重赏,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既至,即衔枚②夜击,城中鼓噪以出,并人大溃。奏至,世宗诏褒之。
宋初,加检校太尉。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功德。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李筠叛,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征,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分贼势。贼平,归镇。
廷璋美髯,长上短下,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善待士,幕府多知名人。在晋州日,太祖命荆罕儒为钤辖。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欲图廷璋。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四》)
注 ①并:并州,古地名,在今陕西太原一带。②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兵衔在口中的竹或木片。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祖微时,欲聘之       聘:以礼物订婚
B.廷璋至,屏左右屏:使……退避
C.廷璋获之,械送京师械:镣铐
D.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赍:携带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B.
C.D.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能体现杨廷璋“有干材”的一组是(  )
①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 ②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③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 ④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 
⑤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⑥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廷璋在周祖地位低的时候劝姐姐嫁给了他,这令周祖对其有了好感。后来周祖镇守太原时杨廷璋常去探望他的姐姐,深得周祖的喜爱而被周祖留在身边供职。
B.在救援隰州的战役中,杨廷璋采取了里应外合的战术,派敢死队趁夜悄悄进攻,让城中士兵呐喊冲出,最后打败了并人,受到了世宗的褒奖。
C.宋初,杨廷璋加官检校太尉。他的功绩得到了朝野双方的好评,官吏百姓到朝廷去,请求立碑赞颂其功德,太祖也令人撰写了碑文赏赐他。
D.杨廷璋很注重仪表的修饰,即使是接见小官吏也不怠慢。同时他善待士人,幕府中有很多知名人士。对待怀疑他的人,他也能坦诚相待。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