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法国到广州,从鸣枪上海到鸣枪南昌,从广东陆丰到香港油麻地,从遵义到延安,从西安到重庆,从南京梅园新村到上海周公馆,周恩来留下了一串让人说不尽的话题。
--《伟人周恩来》解说词
材料二 他(周恩来)是个伟大的外交家。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
请回答:
(1)周恩来在广州时曾担任过哪一所学校的政治部主任?
(2)材料一中的"鸣枪南昌" 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周恩来"从西安到重庆"先后两次同蒋介石进行周旋与谈判。其中,经过周恩来的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4)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请用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说明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外交家"。(写出一条即可)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的探索历史。
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史实
结论
鸦片战争
使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C、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
(3)材料一图C中的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止。在110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来他又致力于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4)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轨迹,也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40年代。
材料二英国煤产量示意图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大工业逐步地彻底地排弃了手工业生产,从前的大商人、手工工场主变成了工厂主,而手工工场的工人,包买商控制的手工工人、独立的手工业者、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及大量的新增工人渐渐地都变成了大工厂的工人。封建地主和一切中间阶级也受到了大机器生产的排挤。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就是建立了以近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
材料四由于资本扩张的本性,英国资本家还把目光对准了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凭借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力量,最大的商船队和船坚炮利,英国开始进行更大规模的殖民活动,拼命争夺工业所需要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强行打开亚非拉许多国家的大门。
——材料三、四摘自刘笑盈《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材料五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1835年托克维尔论曼彻斯特(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请回答:
(1)请用史实证明材料一中“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结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790年以后英国煤产量快速增长?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哪一历史现象?根据材料概括该现象出现的本质原因。
(5)根据材料五概括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问题?
(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世界上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拿破仑驰骋法国政坛和欧洲战场的那段时间被称为“拿破仑时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这点可以由下面事实证明,即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克伦威尔和罗伯斯庇尔等。
——恩格斯
材料二拿破仑称帝加冕礼

材料三《拿破仑法典》,1804年公布。拿破仑一世主持编制工作。它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保证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稳定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保证了农民利用自己的小块土地。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
——《辞海》
材料四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
——19世纪英国将军纳皮尔
请回答:
(1)试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观点。
(2)材料二中的拿破仑是哪个政权的皇帝?他“称帝加冕”于哪一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法典》的历史地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意义。
(5)材料五作者对拿破仑对外战争持怎样的态度?
(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拿破仑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拿破仑最后兵败滑铁卢,说明当时欧洲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什么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满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 。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此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是指哪一事件?“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出该国确定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2)材料二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母邦”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发生在哪个国家?
(4)上述材料中,三个国家人民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有人这样说过: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当地的居民都来到岸边……有人给我们送来淡水,有人给我们送来食物。有一位老人坐船前来……包括妇女在内,每人都带来东西。
——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日记
材料三: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陆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靳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辞福在那绵延600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摘自哥伦布日记
(1)题干中所说的“人”和“世界”被发现的说法你认为分别指的是什么?
(2)仔细阅读材料一和图片,你认为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哪些内涵?
(3)材料二中的“当地的居民”是指什么人?哥伦布认为他们是什么人?从材料二中看出当地居民对哥伦布一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4)请指出材料三中的哥伦布关于地理位置叙述的一处错误,并加以改正,并找一句能典型反映哥伦布航海活动的本质的话
(5)联系一下哥伦布航行的目的,设想一下当地居民将来的命运。
(6)两个重大事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