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在文化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说出该措施的影响。
(2)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了什么货币?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列举一项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哪位皇帝实现了“天下为一”。
(5)为了实现材料五的目标,清圣祖(康熙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蒙古灭西夏与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必将在创新中逐步实现。观看以下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小岗村农民立下的生死状图二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图三新时期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图四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1)以上图片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哪些创新性成就?
(2)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图三和图四是城市改革的两个不同时期的成果之一。选择城市改革的一个时期指出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观察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1)收集整理材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请仿照示例,根据提示再用另外一种方法,对以上图片进行分类:
【示例】按时间分类,可分为:改革开放前:图一、图二、图三改革开放后:图四
(1)【提示】按对农村生产力或农村经济发展发展的影响分类,可分为:
促进农村生产力或农村经济发展:阻碍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发展:
(2)“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两次“分田”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史实?你认为这两次“分田”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第一次“分田”:第二次“分田”:
两次“分田”最大的不同是: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民主政治建设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1954年毛泽东
(1)材料中的“会议”及“新胜利和新发展”分别指的是什么?
问题二经济建设
“一五计划”成了中国大工业的嚆(hāo)矢(注: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成了建设的象征,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成了中国大工业的嚆矢,哪些错误导致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
问题三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3)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为圆“社会主义制度梦”,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措施?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一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一)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工商业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根据所学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材料四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4)“事实胜于雄辩”。材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5)纵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①材料中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
②他划出一个“圈”是指什么? 当时在广东划的“圈”总共有多少个?
③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④ 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