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
| A.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 |
| B.使地面发生地震,发生磁暴现象 |
| C.使赤道上产生极光 |
| D.流星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 |
某人从赤道以北60公里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公里,最后他位于
| A.出发点 | B.出发点以西 |
| C.出发点东北 | D.出发点以东 |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
| A.东北方 |
| B.东南方 |
| C.西北方 |
| D.西南方 |
该国国土面积约为
| A.0.11万km2 |
| B.1.1万km2 |
| C.11万km2 |
| D.110万km2 |
该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问题。
“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 B.北半球、西半球 |
| C.南半球、东半球 | D.南半球、西半球 |
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
|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
|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
|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
利马(秘鲁首都)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问题。
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
|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
|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
|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
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
|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
| C.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
| D.乙处气候是因其位于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东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
与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
| B.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
|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
| D.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
丁地位于赤道附近,但年平均气温仅为13~14℃,主要原因是
| A.受沿岸寒流影响 |
| B.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 |
| C.地处热带丛林,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 |
| D.终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雨天多,云雾多,太阳有效辐射量少 |
该图为四个气象观测站所记录的气象资料,图中的点符号代表各站每月的气温和降水。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四个观测站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乙观测站的气候类型可能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
| C.温带季风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丁观测站所在地山上有终年积雪,雪线高度可能为
| A.1500米 | B.2000米 | C.3200米 | D.450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