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习惯说
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顾谓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 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扩展。  ③踬:绊倒。
④蹶然:猛然。          ⑤中人:影响人。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停顿。(停一处)
蓉 复 履 其 地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俯读(        )   (2)每之(       )
(3)谓童子(         ) (4)地坦(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习之中人甚矣哉!
(2)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文中选取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以小见大,即事寓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三)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 长跪而(2)寡人
.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 夫专诸刺王僚也,
B.头抢地耳徒有先生也
C.仓鹰击殿上何至此!
D.长跪谢之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一)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解释划线的词 :
太丘尊君在
去后元方入门不
胡贼攻郡:吾今死矣,子可
友人有疾,不忍之:远来视:
.翻译: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阅读甲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胡贼退兵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民不命(忍受)
B.父母忧其过勤而之(阻止)
C.张灯读(偷偷地)
D.犹以盗之(眼睛)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犹立碑颂德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不得已为盗耳其主不能守
C.犹盗目之祭尉首
D.既加以刑辍耕垄上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2)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联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4分)

(五)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故有所不辟也()(2)非独贤者有心也()
(3)今人曰()(3)何()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这个比喻来阐述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 ,其次论证了,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的中心论点。
.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 “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伛偻②酣
③颓然④翳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异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