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图4中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A到B点是向西南 |
| B.从C点到D点是先东北后东南 |
| C.A到B与C到D的方向相同 |
| D.A到B与C到D的方向正好相反 |
读某地等高线图,完成问题。
对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处的海拔可能为500米或400米 |
| B.乙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
| C.丙处设火情瞭望台可通视全区域 |
| D.丁处宜建居民区 |
图中①②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
| A.400 米 | B.500 米 |
| C.600 米 | D.700 米 |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
|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
|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
|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 A.太湖平原 | B.洞庭湖平原 |
| C.江汉平原 | D.成都平原 |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耕地面积广 | B.生产规模大 |
| C.机械化水平高 | D.人口较少 |
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该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题目。
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 A.大西洋 | B.北冰洋 |
| C.太平洋 | D.印度洋 |
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 Ⅱ、 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 A.Ⅰ>Ⅱ>Ⅲ | B.Ⅰ<Ⅱ<Ⅲ |
| C.Ⅰ<Ⅱ、Ⅱ>Ⅲ | D.Ⅰ>Ⅱ、Ⅱ<Ⅲ |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该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 B.大气环流 |
| C.地形因素 | D.海陆分布 |
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 A.≥10℃积温 | B.日照时数 |
| C.太阳辐射量 | D.年降水量 |
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
| A.计算机网络 | B.地理信息系统 |
| C.全球定位系统 | D.遥感 |
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临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据此完成问题。
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
| A.劳动力价格较低 |
| B.技术水平较高 |
| C.消费市场较广 |
| D.资金较雄厚 |
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 A.廉价劳动力 | B.交通运输 |
| C.研发能力 | D.环境质量 |
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提高了( )
| A.乙国的劳动生产率 |
| B.甲国的环境质量 |
| C.乙国的就业率 |
| D.甲国的城镇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