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 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策之不以其道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 B.臣有骏马欲卖之 |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 D.臣请献一朝之贾 |
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理解填空。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 的心理。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阅读《童区寄传》,完成小题。
童区寄传
柳宗元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解释句子划线的词。
①布囊其口()②之虚所卖之()③虚吏白州()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区寄智和勇的两个句子。
①
②结尾写“乡之行劫缚者”的言行,对塑造区寄形象有什么作用?
自古英雄出少年,除了区寄,你能列举一个少年英雄的例子吗?
后赤壁赋(节选)苏轼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玄裳缟衣:黑色的裙,白色的上衣。用以指鹤。畴昔:昨天。 惊寤:惊醒。解释句中划线词。
①掠予舟而西也()②揖予而言曰()准确地翻译下列句子。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后赤壁赋》也是作者被贬黄州时创作的一篇游记,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适有孤鹤,横江东来”一方面表达了自己被贬之际的孤寂之情,一方面也为写自己的梦境做好了铺垫。 |
B.作者写自己的梦境实际上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在仕途失意之际想要出世隐逸的思想。 |
C.“道士顾笑,予亦惊寤”一句表明作者在道士的的点化之下已经意识到了要勇于面对人生的困顿,积极进取。 |
D.“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表面上是写梦中的道士突然杳无踪影,更深的内涵却是表现作者对前途、理想的茫然之感。 |
阅读古文,回答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句中划线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准确地翻译下列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称自己和朋友为“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太宗罢朝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①!”文德后②问:“谁触忤③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注释】①田舍汉:乡巴佬,这里指魏征。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③触忤:触犯,忤逆。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2)故魏征得直言()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朗读节奏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A.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B.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C.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D.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文皇后在太宗盛怒时,指出“ ”之道并朝服以贺,极具智慧(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短文揭示了太宗 的形象特征。(3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出师表(节选)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是三国时(人名)向(人名)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篇文章。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划线字的含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向后主推荐了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中肯建议。 |
B.为保证出师后蜀国的稳定,作者对宫中、营中的人事作了安排,考虑周到。 |
C.作者推荐的贤良,都是“先帝简拔,众议推举”的,体现了他做事的公正性。 |
D.作者提及先帝痛恨那些奸佞不分的人,意在告诫后主要牢牢铭记先帝的遗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