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童区寄传》,完成小题。
童区寄传
柳宗元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解释句子划线的词。
布囊其口(   )       ②之所卖之(   )  ③虚吏州(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区寄智和勇的两个句子。
                                                             
                                                             
结尾写“乡之行劫缚者”的言行,对塑造区寄形象有什么作用?
自古英雄出少年,除了区寄,你能列举一个少年英雄的例子吗?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用原文语句作答: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