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巨大西貒
毕役
①一位荷兰科学家在巴西境内亚马逊河东南地区的一处盆地发现了一个体型很大的西貒新科,并将其命名为巨大西貒。
②西貒属于中小型偶蹄目动物,生活在美洲大陆。粗看上去,西貒的外形和习性与猪非常相似,但也有许多地方与猪不同,因此,西貒的祖先可能与猪同属一个家族,以后在长期的生物进化历史中,逐渐与猪分了家,成为偶蹄目中单独的一类。它的体型比猪略小,吻粗糙而坚韧,鬃毛通常呈褐色、灰色或黑色,后肢仅具3趾,尾巴退化。它的上犬齿形成獠牙,但却向下突出而不像野猪那样向上翘起。虽同为杂食性动物,但西貒比猪更适应植物性食物,胃的构造比猪更复杂,适合消化粗糙的食物,肾则可以分解植物中所含有的酸。
③面对敌害时,西貒经常利用“团结对敌”、“以臭驱敌”两套特殊的本领来转危为安。它们的背腺会分泌出一种具有恶臭味的液体,把丛林中潮湿的空气弄得臭气冲天,使敌害被迫躲开;有时,它们还会纠集数十、数百只同类,用粗大的獠牙向凶猛的美洲虎、美洲狮等展开集体攻击,令这些威风凛凛的猛兽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④西貒类原有3个物种。其中领西貒又称颈锁貒、麝貒,体型较小,颈部有白环。它是最常见的一种西貒,分布于从美国西南部到中南美洲的广大地区。白唇西貒分布于从墨西哥南部到阿根廷北部一带, 体型较大,呈大群活动,战斗力强。草原西貒栖息在巴拉圭、玻利维亚及阿根廷北部一带,它的尾较长,脚细小,可以在多刺植物间行走。它鼻子的结构也适合在炎热、干旱及多尘的环境中生活。由于最早发现的是它的化石,因此人们当时以为这种动物早已灭绝。直到1975年才发现了仍然存活的草原西貒种群,现存只有大约3000只。
⑤巨大西貒被发现后,通过基因分析证实它的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新物种。通过测量巨大西貒的身体和骨架,发现它比其他几种西貒的体型都要大,体长可达1.2米,而且具有更长的腿。它身体外表皮毛上的花纹也比较独特。DNA分析结果显示,巨大西貒同领西貒的亲缘关系最近,但两者又有所不同。它们彼此分道扬镳的时间大致是在亚马逊河最重要的支流马德拉河从一条小河变成一条大河的时候。
⑥事实上,当地丛林中的居民——图皮印第安人对巨大西貒是很熟悉的,他们称其为“成双入对的大野猪”。而巨大西貒在科学上的发现则比较偶然。当时,这位荷兰科学家正在野外行走,忽然觉得身后有动物在活动,于是回过头来寻找,结果发现了3只巨大西貒。很快,它们便像幽灵一样消失了,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这个新物种的行为方式也不同于其他西貒,它们的群体较小,通常只是成双入对或以拥有1一2个幼仔的小家庭出现。再者,它们主要以果实为食,很少有掘地挖根的行为。此外,巨大西貒也没有产生气味的臭腺。科学家解释说,这可能是另一种适应来自大型猫科动物捕食压力的进化方式。
⑦巨大西貒的生活区局限在干燥的森林地带,栖息地范围较小,野外数量十分稀少。因此科学家认为,巨大西貒的数量会很少,对它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事。他们还建议马上将这个新发现的动物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濒危物种的红色名单中。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12A)用简洁的话概括第②自然段的内容。
西貒有哪些天敌?它们是如何对付这些天敌的?
领西貒、白唇西貒和草原西貒各有什么特点?
巨大西貒与其它西貒有什么区别?
把握文中有关信息,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虽同为杂食性动物,但野猪比西貒更适应植物性食物,胃的构造比西貒更复杂,适合消化粗糙的食物,肾则可以分解植物中所含有的酸。 ( )
(2) 面对敌害时,巨大西貒经常利用“团结对敌”、“以臭驱敌”两套特殊的本领来转危为安。 ( )
(3)科学家们建议把巨大西貒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濒危物种的红色名单中,是因为巨大西貒的生活区局限在干燥的森林地带,栖息地范围较小,野外数量十分稀少。 ( )
说明文阅读(小题,每题2分,共8分)
空难“见证人”——黑匣子
①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什么呢?
②“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地工作。由于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因此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③“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它可以记录飞机起飞后的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④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是空难“见证人”。即使“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落在丛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⑥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这篇文章说明的对象是()
A.黑匣子 | B.无线电话记录器 | C.数据记录系统 | D.超声波信号 |
这篇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 B.空间顺序 | C.逻辑顺序 | D.时间与空间顺序相结合 |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列数字) |
B.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是 空难“见证人”。(打比方) |
C.“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下定义) |
D.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分类别)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匣子”的功能是:它里面装有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和数据记录系统,可以根据电话记录的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 |
B.“黑匣子”记录的信号和数据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并能连续发射超声波信号。 |
C.本文第①段设问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
D.从第⑤段的内容可推断,失联的马航MH370航班的黑匣子至今还没有寻获的原因是除了无法确定黑匣子的位置外,黑匣子可能沉落在数千米深的海底,其电池也可能耗尽。 |
(共14分)
冰糖芋泥
林清玄
⑴每到冬寒时节,我时常想起幼年时候,坐在老家西厢房里,一家人围着大灶,吃母亲做的冰糖芋泥。事隔二十几年,每回想起,齿颊还会涌起一片甘香。我想,冰糖芋泥对我,不只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感觉,是冬夜里的暖意。
⑵早年在乡下,白米饭对我们来讲是一种奢想,三餐时,饭锅里的米饭和番薯永远是不成比例的,有时早上喝到一碗未掺番薯的白粥,就会高兴半天。
⑶生活在那种景况中,最难为的恐怕是妈妈,因为她时刻都在想如何为那简单贫乏的食物设计一些新的花样,让我们不感到厌倦,并增加我们的生活趣味。我至今最怀念的是母亲费尽心机在食物上所创造的匠心和巧意。
⑷我常看到母亲对着用整布袋装回来的番薯和芋头发愁,然后她开始在发愁中创造,企图用最平凡的食物,来做最不平凡的菜肴,让我们整天吃这两种东西不感到烦腻。
⑸母亲当然把最好的部分留下来掺在饭里,其他的,她则小心翼翼地将之切成薄片,用糖、面粉,和我们自己生产的鸡蛋打成糊状,薄片沾着粉糊下到油锅里炸,到呈金黄色的时刻捞起,然后用一个大的铁罐盛装,就成为我们日常食用的饼干。由于母亲故意宝爱着那些饼干,我们吃的时候是用分配的,所以就觉得格外好吃。
⑹那时我们家还用烧木柴的大灶,烧剩的火灰还有温热,我们最喜欢把小的红心番薯放在孔中让灰烬炯熟,剥开来真是香气扑鼻。母亲不许我们这样做,只有得到奖赏的孩子才有那种特权。
⑺记得我每次考了第一名,或拿奖状回家时,母亲就特准我在灶下焖两个红心番薯以做为奖励;我以灶里探出炯熟的番薯,心中那种荣耀的感觉,真不亚于在学校的讲台上领奖状,番薯吃起来也就特别有味。我们家是个大家庭,我有十四个堂兄弟,四个堂姊,伯父母都是早年去世,由母亲主理家政,到今天,我们都还记得领到两个红心番薯是一个多么隆重的奖品。
⑻番薯不只用来做饭、做饼、做奖品,还能与东坡肉同卤,还能清蒸,母亲总是每隔几日就变一种花样。夏夜里,我们做完功课,最期待的点心是,母亲把番薯切成一寸见方,和凤梨一起煮成的甜汤;酸甜兼俱,颇可以象征我们当日的生活。
⑼芋头的地位似乎不像番薯那么重要,但是母亲的一道芋梗做成的菜肴,几乎无以形容。本来挖了芋头,梗和叶都要丢弃的,母亲却不舍,于是芋梗做了盘中餐,芋叶则用来给我们上学做饭包。
⑽最不能忘记的是我们在冬夜里吃冰糖芋泥的经验,母亲把煮熟的芋头捣烂,和着冰糖同熬,熬成迹近晶蓝的颜色,放在大灶上。就等着我们做完功课,给检查过以后,可以自己到灶上舀一碗热腾腾的芋泥,围在灶边吃。每当知道母亲做了冰糖芋泥,我们一回家便赶着做功课,期待着灶上的一碗点心。
⑾冰糖芋泥只能慢慢的品尝,就是在最冷的冬夜,它也每一口都是滚烫的。我们一大群兄弟姊妹站立着围在灶边,细细享受母亲精制的芋泥,嬉嬉闹闹,吃完后才满足地回房就寝。
⑿我成长的环境是艰困的,因为有母亲的爱,那艰困竟都化成了美丽,母亲的爱就表达在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食物里面;一碗冰糖芋泥其实没有什么,但即使看不到芋头,吃在口中,可以简单的分辨出那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一种无私的爱,无私的爱在困苦中是最坚强的。它纵然研磨成泥,但每一口都是滚烫的,是甜美的,在我们最初的血管里奔流。
⒀在寒流来袭的台北灯下,我时常想到,如果幼年时代没有吃过母亲的冰糖芋泥,那么我的童年记忆就完全失色了。
⒁我如今能保持乡下孩子恬淡的本性,常能在面对一袋袋知识的番薯和芋头,知所取舍变化,创造出最好的样式,在烦闷发愁时不失去向前的信心,我确信我童年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母亲的影子在我心里最深刻的角落,永远推动着我。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节)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它纵然研磨成泥,但每一口都是滚烫的,是甜美的,在我们最初的血管里奔流。文中母亲“在食物上所创造的匠心和巧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一种食物,既有味觉上的享受、视觉上的美感,更有在吃到食物过程中的那种内心的温暖和喜悦。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次关于食物的美好记忆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共6分,每小题2分)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晴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下列关于“低头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头族”是指在各种场合总是低着头、专注于手机而对身边世界漠不关心的人群。 |
B.当 “低头族”沉迷于虚拟世界时,他们忽视了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心理健康和与周围人的情感交流。 |
C.“低头族”都离不开手机,他们没有意识到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 |
D.“低头族”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他们甚至会忽略亲情。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的未来人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无法生存。 |
B.手机阅读比纸质阅读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
C.“低头族”有可能会在眼部、颈椎、睡眠、听力、手指等方面出现健康问题。 |
D.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具有社会普遍性,应该引起重视。 |
下列对本文内容、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写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B.文中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明显上升。 |
C.文中第⑦段举了老人摔盘离席的事例,反映了人们对手机的复杂心态。 |
D.本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长时间使用手机对人们身体及精神世界带来的影响。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共12分)
话糙理会糙
①有句话叫“话糙理不糙”,意思是,有些话即使听起来不怎么中听、雅观,但是道理却很正确,很耐人寻味。这句话乍一听起来颇有些“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事实上是这样吗?
②占人云:“言为心声”。“口者,心之门户也。”口与心,就好比是苗与根的关系,苗全坏了,根又能好到哪里?
③佛经上说:“嘴巴不好的人,心再好也不能算作是一个好人。”意思是嘴上不留口德,内心或许也丧失了道德。《庄子·人间世》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可见,惟有自己多留口德,才会播种美德。惟有我们心存善念,好言淙淙如温泉,若是要嘴尖皮厚,霜刀雪剑势必伤人颜面。让别人颜面扫地,别人轻则把你扫地出门,重则把你忌恨在心,这样的忌恨就如同一个小炸弹,终究有一天会炸伤彼此的心灵。
④有位富家子弟终日烦恼,因为自己没有信仰,就去拜见一位禅师,禅师在静修,小徒弟就把富家子弟拦在了外面。富家子弟悻悻地说:“我每月供奉给你们庙里这么多香火钱,你们的衣食住行都靠我来养,见见你们师傅却这么难!”听到外面的争吵声,禅师让小徒弟放行了。富家子弟进了禅师的门就直抒胸臆:“我不快乐,我不知道自己的信仰在何方?”禅师笑日:“不要再找信仰了,先找找你口中的修养再说吧。等你口中有修养了,信仰自然也就回来了……”
⑤小时候,常听老年人念起这样的顺口溜:“嘴巴不好,良心长草;嘴巴嚼舌,居心叵测;嘴巴不饶,误解如牢;嘴巴刻薄,心地瘫瘸。”仔细想想,这些话虽然来自乡间,却蕴含着朴素的哲学。
⑥话锋如笔锋,谈笑间,都记录在别人心灵的纸张上,譬如同样是拒绝人,若是你话锋太过尖锐,就有可能戳破别人的心灵,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甚至会伤害你的形象。若是你从容幽默,谈吐优雅,则可能让人如沐春风。
⑦不要光顾着自己嘴上说得欢,要小心别人气得心头冒青烟;不要光顾着自己口无遮拦,要防止别人早已怨气泛滥;不要老想着自己的嘴巴是出于“好”的出发点,殊不知别人的忍耐力早已到了终点站;不能老想着自己一吐为快,不想着别人心里早已“反酸”。
⑧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一句好听的话,就可能有一千句甚至更多的良言跟进,世间的事很多就如此,你以良言予他人,他人会以真心来报你。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就需要一千句甚至更多句的好话去圆,但世间的很多事,如同一面镜子,一旦摔破了,就再也难以复原。所以,切莫口无遮拦,弄不好就会丢份砸碗,切莫言语潦草,弄不好你会惹来一身烦恼。
⑨奉劝诸君,口蜜心也蜜,切莫逞一时口舌之快,因为这可能让你背负一辈子言语之祸的债。
⑩话糙理会糙,各位要记牢。
(作者:李丹崖。有删改)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从第⑧段中任选一种论证方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请简要分析②一④段的论证思路。
下面的材料放在第几段后面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曾这样婉拒过一位想拜见他的美国记者:“如果你吃了一个好鸡蛋,你会一定要见见那只下了这只鸡蛋的母鸡吗?”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6分)
女孩的心事
①快要开家长会了,你很焦虑。
②你时常为自己没有漂亮的衣服而苦恼,好在学校强制要求学生统一穿校服,因此这也恰到好处地保护了你极强的自尊心。
③但是这个周六就要开家长会了,老师很明确地说了,每个学生的家长都必须出席,可是你不想让母亲去。为什么呢?因为到时班委会的成员要去协助,你不想让同学看见你有一个这样的母亲,你觉得这会让你小心翼翼经营的自尊心轰然倒地。平常同学聚在一起谈论关于家庭的事情,你总是避开,用逃避的方式维护你那岌岌可危的自尊心——或者说是虚荣心更合适。
④这个家里只有母亲、你和弟弟。母亲没什么文化,在这个城市里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地生存,平日里就以摆摊卖煮熟的玉米以及其他的小吃维持生计,赚回你和弟弟的花销。你知道她很辛苦,卖玉米的季节每天晚上十一二点睡觉,凌晨一两点就去进玉米。正月初几母亲就已经开始顶着寒风出摊儿,这时别的做这类小买卖的人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里。母亲的不易你都明白,只是你还是怕同学嘲笑你有一个这样的母亲。
⑤下了晚自习,你没有径直回家,而是去了母亲摆摊的地方。小商贩已经走得差不多了,母亲还在昏黄的路灯下坚守着。
⑥忽然间你觉得有点冷,走到母亲的身边叫了一声:“妈……”
⑦“回来了,冷不冷?要不要吃点什么?”母亲一如既往关切地询问。
⑧“不冷,星期六上午要开家长会,老师说一定要去。”即便你不想她去,还是传达了老师的意思。
⑨“几点开始?”母亲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呼出白白的水蒸气。是特别困了吧,你想。
⑩“九点半到就行……这么晚也没什么人了,回去吧。”你看到,昏黄的灯光投射在母亲那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她显得愈发苍老了。
11“回去了,早就说走了,还有一点儿没卖完,说再等等看,都没有人了,走吧。”母亲说着已经开始收拾了,
12看着母亲那双关节变形的手忙活着,你突然不知道下一句该接什么。
13其实,这几天你一直在担心,母亲是否会骑这辆老旧的三轮车去学校。前两天隔壁班一个男生来买玉米,他脸上戏谑的神情,一直像烙铁一样烫着你的心。你曾想过多次,如果母亲要到学校参加家长会,那就要求母亲走路到学校去。
14上坡的时候母亲在前面扶着龙头,你在后面推着走。看着母亲那微胖却单薄的背影,由于上坡的路弯成了一张拉紧弦的弓。你在的时候帮母亲推,平常她是一个人在深夜拖回这辆老旧的三轮车,上坡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是她一个人撑起这个残缺的家。你心里突然泛起一阵酸楚,为什么你们过得这么辛苦?为什么你的同学们都有良好的家境,有爸爸妈妈爱,有爷爷奶奶宠?而你只有妈妈。
15到平缓的地段了。妈妈回头看了你一眼,在昏黄的灯光中,母亲沧桑的脸上写满了关切。你分明看到了母亲眼中复杂的情感,有叹息,但更多的是疼惜,这瞬间击疼了你的心。
16你的思绪温暖起来,想了很多。你明白了,只因为你还太年少,自己遭受的一点点不幸都被无限地放大,遮盖了你现有的幸福。其实你有一个疼你的母亲,你能吃饱就已经很好了,你能穿暖就不需有多华丽,你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家,你还能在学校里享受正规的教育,这就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只是你还太年少,一直不懂得珍惜。
17一路无言,快到家时,你笑着开口了:“妈,星期六你要骑三轮车到学校开家长会啊!”
(《小小说选刊》 2014年18期。作者:叶玲玲。有删改)请补写出文中“你”的心理变化及原因。
心理变化 |
焦虑 |
担心 |
① |
③ |
原因 |
不想让同学看到母亲 |
会骑老旧的三轮车去学校 |
② |
④ |
品读第13第14段,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任选一段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文中三次写到“昏黄的灯光”有何作用?
第15段写到“母亲眼中复杂的情感”,请你写出母亲此刻的心理活动。
“文章精神全在结束”。请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结尾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