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食方:正
B.终再拜而辞曰再拜:拜两次
C.取于君进:前进
D.以百姓振:同\'赈\',救济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分食之②之不以其道
B.①使吏千金与市租②乃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①寡人不②孰谓汝多
D.①忠臣不也②父母之爱子,则之计深远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之\'字,全都是代词且指代的对象相同的一项是( )
①分食食之 ②言之公 ③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 ④一豆之食 ⑤夫厚取之君则施之民 ⑥婴闻之 ⑦以君之赐 ⑧寡人之过也

A.①③⑥ B.③⑤ C.②⑧ D.③⑤⑦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②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注:①汾阳王:即郭子仪。②蒲:州名,今山西永济县。③都虞候:军队中的执法官。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无赖:横暴不守法纪
B.不,辄奋击,折人手足嗛:满意,满足
C.太尉自州以状白府白府:白孝德之府
D.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士戢: 制止,管束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能为公
学不可以
B.汾阳王副元帅居蒲
乱天子边事
C.日群行丐
因击沛公
D.大乱,若何

及副元帅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太尉超人胆识的一组是()
①今不忍人无寇暴死②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③无伤也,请辞于军④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⑤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⑥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段太尉在做泾州刺史时,汾阳王的儿子放纵手下的士兵强横妄为,当地节度使白孝德很忧虑,但却因为有汾阳王的缘故而不敢做声。
B.段太尉看见士兵胡作非为,主动向节度使请缨去制止士兵的暴乱行为。
C.士兵们在集市上蛮横无理的时候,太尉带人把他们逮捕并关押了起来,军营里一片骚乱,纷纷准备闹事,后来太尉带人亲自到军营说明了情况,事态才得以平息。
D.太尉在去军营与尚书会谈时,从维护尚书家族的声望出发,替对方着想,令尚书十分感动,从而对太尉肃然起敬。

读下面的文段,然后翻译句子。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翻译:(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2)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雪竹轩记
[明]归有光
冯山人予言:“吾甚爱雪竹,故人雪竹呼吾,因以吾轩,请子记之。”予不暇以为,而山人求之数岁,或以诗,或以书,日月一至。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是以岁而不答也。
山人少喜为诗,诗出而上海陆文裕公亟称之。先是,山人居昆山之安亭,及予来安亭,则山人已迁上海界中,与安亭隔一江。予尝过永怀寺,爱其古桂,坐久之。问寺中所往来者,僧曰:“地僻,绝无人。惟有冯山人时时过江来,独吟桂树之下。”予后数见之于张通参之座。通参与湖州刘尚书为社会,二公皆称山人为笃实君子。
去年,山人年老矣,与通参游匡庐、武夷,还示予《纪游诗》一编。予戏曰:“冯先生之雪竹,必求之匡庐、武夷间耶?”今年,予买田青浦之嵩塘。山人与予书曰:“吾近筑盘龙,与嵩塘近,子来观我雪竹。”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山人复遣其子来,曰:“吾前告子雪竹轩,复移盘龙也,吾今老此。子许我记,几年不能得。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予问山人起居。其子曰:“去年与通参行郡中,老人目不能了了,道间有古井,无石栏,不觉越过之,几坠。自此不复出。每自叹曰:‘匡庐、武夷,不可复至矣,雪竹,则何所无之?’”其子去,又数数书来。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书之以告别,且使之楣间,为《雪竹轩记》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注]①冯山人:冯淮,字会东,号雪竹,昆山(今属江苏)人。山人,古时对隐居不仕的读书人的称呼,也常作为学者士人的雅号。②雪竹:一种干节上有白粉的竹子。③社会:旧时由志趣相同者结合而成的组织或团体。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岁而不答也旷:时日多、久
B.因以吾轩名:命名、取名
C.吾近筑盘龙卜:预料、估计
D.且使之楣间揭:标示、展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冯山人予言不足外人道也
B.还示予《纪游诗》一编吾尝终日思矣
C.吾今老此君幸赵王
D.书之以告别人之力而敝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作者为冯山人而写,先前作者一直没有时间完成,因此冯山人多年来虽以不同方式请求却未果。
B.冯山人喜爱雪竹,年轻时喜欢写诗;远游匡庐、武夷归来后,在作者所买之田不远处建屋;晚年眼睛有疾。
C.全文叙冯山人其人其事,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山人风雅的形象、执著的性格逐渐从字里行间凸显出来。
D.这篇文章笔致从容,淡雅疏放,刚健之中见哲思,同时又不乏追怀岁月与旧事的无奈痛苦之情,大有意境。

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
译文:
⑵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译文:
⑶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毛遂自荐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1)脱而出。非特其未见而已。”
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③称诵:称颂。
解释加点的词
(1)毛遂自荐平原君( )(2)使遂得处囊中( )
出自这篇文章的两个成语是
你如何看待毛遂"自荐"

古代诗文的阅读与理解
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葬之死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然幽深,深远
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少矣。增加
D.既其出,则或其欲出者归咎,责备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B.火尚足以
C.以故其后之曰“褒禅” D.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简略地叙述了华山前洞和后洞的概况,突出它们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
B.作者详细写游后洞的经历,一是和后洞多自然美景有关,二是和作者此次游历探索的目的有关。
C.作者未能尽兴寻幽访胜,进一步领略奇景,是因为走到半途时,照明用的火把燃尽了。
D.作者用一个“悔”字,既概括了自己游历未能尽兴的心情,也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故 观 于 海 者 难 为 水 游 于 圣 人 之 门 者 难 为 言 观 水 有 术必 观 其 澜 日 月 有 明 容 光 必 照 焉 流 水 之 为 物 也 不 盈 科 不 行 君 子 之 志 于 道 也 不 成 章 不 达(《孟子·尽心章句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