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每小题3分)
养狸述
(唐)舒元舆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 。其体趫、其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生致者,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或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釭续晨,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始二三十日间,未果。颇患之,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动。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张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不敢窜,狸遂搏击,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釭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向之韫犊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痛之忧,皆斯狸之功。异乎!鼠本统乎阴虫,其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苟无狸之用,则红墉皓壁,固为鼠室宅矣。甘酿鲜肥,又资鼠口腹矣,虽乏,人智其奈之何?呜呼!覆焘(天地)之间,首圆足方,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敌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而比干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楚国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纵其暴横,则五行七曜,亦必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



2,4,6

 

                       (节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注】①爱:通菱,隐蔽。②趫:行动轻捷。③黾侻跧:黾(mǐn):勉强。侻(tuō):狡猾。跧(quán):蜷缩。④釭:油灯。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观虞人有生者致:抓获、捉到
B.其穿巾箱之患孔:打洞,使动用法
C.某既居,果遭其耗暴:突然
D.予以是益狸矣宝:珍视,意动用法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颇患之,抱痒疾②其是,孰能御之
B.①能凌侮于人,其人无御之之术 ②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①虽乏,人智奈之何②路漫漫修远兮
D.①故桀朝鼠多关龙逢②遏其生气,以求重价,江浙之梅皆病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我家”老鼠“恣横”的一组是(   )
①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
②或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
③张爪呀牙,划泄怒声
④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
⑤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
⑥甘醴鲜肥,又资鼠口腹矣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在新昌里的客舍,以前曾经是富庶人家的粮仓,所以鼠患严重,到处都是老鼠洞,天天都有老鼠频繁出入。
B.作者为了彻底杜绝鼠患,曾经花了二三十天时间掘地找鼠洞,但终究没有成功,以致烦心不已,而患了痒病。
C.作者认为如果没有狸猫的存在,就算红墙白壁终究也会成为老鼠的家园,美酒佳肴终究也会进入老鼠的口腹。凭借人力,就是再劳累也没有抵御老鼠的办法。
D.文章结尾,作者用讽喻手法指出,若不任用君子来端正方向,就会如同老鼠盗窃时却不知道用狸猫遏止,放纵小人横行和暴戾,就会祸害人间。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
(2)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
(3)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敌得骋于阴私。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亡:逃亡
B.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灭口:杀死
C.太子避席而请避:离开
D.却行为道,跪而拂席却:后退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樊将军亡秦之燕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①谓其太傅鞫武曰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然后乃可图也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①光不敢以乏国事也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1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太子丹重视贤士的一组是()
①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②避席而请③心惛然,恐不能须臾④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⑤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⑥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④③⑤
1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大事。
C.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3)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岁己末,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所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选自《中国古代小品精选》金·王若虚的《焚驴志》)
【注释】①厌禳(rǎ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á):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求诸人,不委诸天委:推卸、推脱
B.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愆:罪过
C.杀我而有利人,吾何爱一死?爱:爱惜
D.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弥:满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
B.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C.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
D.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13.下列各句中,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迩焦然(百姓)无主赖。
B.命亟取(柴草),将焚之。
C.冤哉焚(我)也!
D.杀我而有利(于)人
14.下列对原文的表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品,通过一头遭受不白之冤的白驴给镇阳帅托梦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世情的激愤和对执权者的鄙薄。
B.白驴在梦中陈词中引用了四个典故,其目的是为了说明“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的道理。
C.白驴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正面形象,在它身上,既有忍辱负重的勤劳品质,又有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更有桀骜不驯的反抗精神。
D.为了勾画白驴的形象,作者将白驴与不辨是非、荒唐昏庸的“镇阳帅”,与无知妄测、随声附和的“众人”,与胆小怕事的“属某”分别进行了对比,写出白驴的胆识和斗争精神。
15.断句和翻译。
(1)请用“/”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译文:
②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每题2分,共8分)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击刁斗以自卫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而其士卒亦佚乐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C.咸乐为之死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李广之将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士卒亦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B.无不凶也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C.况与之并时为将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于怒其身也,则耻师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继者难也魏公子之盗其兵符
B.然虏卒犯之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C.以广之才以勇气闻于诸侯
D.为将者,亦严而已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B.然不可以为法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且将仇其上而不服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师出以律以资政殿学士行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1]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2],廉如伯夷[3],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4]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5]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6],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选自《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注释】
[1] 不信人:不诚实的人。
[2] 尾生:传说尾生很讲信义,曾与一女子约会桥下,洪水来了也不离去,终于被淹死。
[3] 伯夷:姓墨胎,名允,字公信,狐竹君的长子。周武王灭殷,伯夷义不食周粟,与其弟叔齐饿死于首阳山。
[4] 扬:原作“杨”,据黄丕烈《札记》改。
[5] 自覆:自取灭亡。
[6] 营丘:在今山东临淄境内。
选出与“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一句中“信”的含义不相同的一句

A.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B.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
C.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D.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中的“乘”选择准确的意义

A.登,升 B.驾,坐,骑 C.凭借,趁着 D.连接 E、利用 F、顺应,顺着 G、冒着,顶着 H、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I、“四”的代称

选出与“武安君从齐来”中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
①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②旦日,客从外来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⑤公子从其计,请如姬⑥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⑧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⑨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⑩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A.①④ B.②⑥⑧ C.③⑦⑨ D.⑤⑩

与“臣,东周之鄙人也”中“鄙”的意义相同的一句

A.蜀之鄙,有二僧 B.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乱世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请选出“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中“使”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A.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B.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请选出下列各句中的“是”与“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中的“是”意义相同的项

A.觉今是而昨非 B.是己而非人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无乃尔是过与

E.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F.定国是之诏既下
G.惟利是图 H.然是说也,人常疑之
请选出与“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中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

A.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 B.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C.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选出与“廉如伯夷,不取素餐”中的“素”意义相同的一句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D.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选出与“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句中的“辞”意义不同的一句
去来兮辞 B.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公辞焉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于是辞相印不拜
选出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中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

A.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B.公等遇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C.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D.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选出与“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中的“道”意义不同的一句
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 B.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C.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D.臣之所好者,道也
选出与“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中的“去”含义相同的一项

A.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D.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选出与“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句中的“固”意义相同的两项

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B.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C.予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D.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E.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F.斯固百世之遇也

孟尝君将西入秦,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曰:“以人事谏我,我尽知之,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谒者入曰:“有客以鬼道闻。”曰:“请客入。”客曰:“臣之来也,过淄水上,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埏(以水拌土)子以为耦人,遇天大雨,水潦并至,予必沮坏。’应曰:‘我沮乃反吾真耳。今子东园之桃也,刻予以为梗,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所止。’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于是盂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
②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
③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泛泛乎不知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
D.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若以鬼遭谏我,我则杀之。”中的“以”用法、意义材同的一项是( )

A.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B.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C.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D.王好战,请以战喻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客曰:臣之来也,过淄水上 B.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
C.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