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隋书·于仲文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拔:超越 |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卒:突然 | D.伪建迥旗帜建:建立 |
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迥怒其不同已,遣仪同宇文威攻之。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
B.乃: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
C.以:檀让以余众屯城武。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D.而:开城西门,溃围而遁。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 )
①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⑤⑥ | B.②④⑥ | C.①②③ | D.③④⑤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2)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3)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姚珠树公传
[清] 张英
明之季年,吾桐冠盖煊奕王谢子弟,以才俊闻于一时,其中文章、经济、丰采、言论、气谊、识量皆光明骏伟,卓然为 诸君之冠者,则姚珠树公也。
英为珠树公幼婿,公捐馆舍①时,英年十有五,犹及侍公左右,见其仪范巍然岳峙,渊然海涵,吐纳宗风,神采四映,虽幼犹能识之。工举子业,最为华赡博大,而一一根据理要,伸纸疾书,千言立就,古文词无不兼擅其美。诗宗少陵而命意,选词机杼,仍由己出。书法朗润高秀,入晋人之实。此皆邑人之所矜式②,海内之所流传,而英得于耳目之濡染者最多也。
公为廉吏,后幼而食贫。当时,公卿雅重公才望,折节缔交,所以资奉之者甚厚。公性豪迈不羁,初,不治家人生产,悉推所有以供宾客觞咏之需,然亦未尝有所匮乏也。事项太夫人,孝养纯笃,至老不衰。
当明末造知天下将乱,士大夫习于太平久,皆讳言兵。公留意当时事,与老弁③知兵者游讲,求防御贼寇之策,火器火药,皆与邑令谋而预备之。崇祯甲戌,流寇攻桐城,以有备而获免。乙亥,贼张献忠聚数万众,围桐者三次,蕞尔④孤城与贼相拒数旬,卒以无恙,则公与守令同心守御之有道也。公不遇于时,无由为封疆谋画而克全梓里,其效彰彰如是,使设施展布其所就,宁不伟哉?
国朝定鼎后,以明经⑤署浙江龙游县学博,训士有方,多所成就,至今称之。教子至严肃,既壮犹督课如少时,以故皆为名士,掇巍科⑥。
少与方宫詹公八人为友,称“八俊”。以文章道义相切磨,胶漆如古人,邑人至今为美谈。
卒年五十有一,以公之才,而年与位皆不称,其所积而未享者,今之子若孙承之,俾昌俾炽有以也夫。
[注]①捐馆舍:抛弃馆舍,死亡的婉辞。②矜式:敬重和取法。③老弁:旧时称低级武职。④蕞尔:小的样子。⑤明经:清代贡生的别称。⑥巍科:古代称科举考试名次在前者。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才俊闻于一时 闻:闻名 |
B.工举子业 工:擅长 |
C.公卿雅重公才望 雅:高雅 |
D.既壮犹督课如少时 课:考核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幼犹能识之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B.士大夫习于太平久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C.以明经署浙江龙游县学博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
D.而年与位皆不称 侣鱼虾而友麋鹿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珠树具有多方面才能,诗歌因学习杜甫而在立意上深受其影响,书法则深得王羲之等晋人书法的精髓。 |
B.姚珠树凭借才能和名望,赢得了当时公卿的爱戴,他们降尊纡贵和姚公相处,还常常从物质上接济姚公。 |
C.明朝末年姚珠树积极谋划御敌之策,并且精心武备,在他的率领下当地百姓战胜了强敌,保全了桐城邑。 |
D.姚珠树教育儿子很严厉,孩子成年后仍然一如既往,因此他们都成为名士,并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不治家人生产,悉推所有以供宾客觞咏之需,然亦未尝有所匮乏也。
答:
(2)无由为封疆谋画而克全梓里,其效彰彰如是,使设施展布其所就,宁不伟哉?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公①自东征备,破之,还于官波。
二月,绍遣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自引兵至黎阳,将波河。
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顏良可禽也。”公从之。绍果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 绍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坏敌,如何去之!”绍将文丑将五六千骑至。诸将复白:“可上马。” 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竟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
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逆为屯。公亦分营以当,合战不利。公与荀或书,议欲还许②。 或以为:“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敗。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 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公从之。
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尽烧其车。
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绍谋臣许攸来奔,说公去琼等。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袭。琼等望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球。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城在背后,乃白!” 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彼攻琼等,吾拔其营,彼固无 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紹众大溃。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 虏其众。公收绍书,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至是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选自《三国志·武帝纪》,有删节)
【注】①公:指曹操。②许:地名,许县。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良可禽也禽:擒拿 | B.公勒兵驻营南販下勒:勒令 |
C.遣徐晃、史涣邀击邀:拦截 | D.自将步骑五千人夜袭将:率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将渡兵向后者 若入前为寿 | B.欲与公决胜败彼与彼年相若也 |
C.何向而不济青泥何盘盘 | D.绍初闻公之击琼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镟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在处死了密谋加害自己的董等人后,亲自领军东征刘备,凯旋官渡。 |
B.为救援刘延,曹操采纳荀攸的建议,佯装波河,突袭白马,终于大获成功。 |
C.面对袁绍的连营之阵,处于劣势的曹操在荀或劝说下,坚定了决战的信心。 |
D.曹操采纳荀攸的计策,烧毁袁军粮车,斩杀淳于琼,破袁绍后,天下莫敌。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拥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危 邦 不 入 乱 邦 不 居 天 下 有 道 则 见 无 道 则 隐 邦 有 道 贫 且 贱 焉 耻 也 邦 无 道 富 且 贵 焉 耻 也 。(选自《论语·泰伯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晃传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为郡吏,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太祖讨奉于梁,晃遂归太祖。太祖授晃兵,使击卷、原武贼,破之,拜裨将军。
太祖既围邺,破邯郸,易阳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范悔,晃辄降之。
太祖还邺,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于阳平。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令曰:“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太祖遂自至阳平,引出汉中诸军。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溢,于禁等没。羽围仁于樊,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难与羽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太祖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太祖举卮酒劝晃,且劳之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
文帝即王位,以晃为右将军,进封逯乡侯。及践阼,进封杨侯。与夏侯尚讨刘备于上庸,破之。以晃镇阳平,徙封阳平侯。明帝即位,拒吴将诸葛瑾于襄阳。增邑二百,并前三千一百户。病笃,遗令敛以时服。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常叹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终不广交援。太和元年薨,谥曰壮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徐晃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陈:陈述 |
B.太祖闻,甚喜,假晃节假:授,给予 |
C.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前:以前 |
D.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效:效力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须兵马集至,乃俱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C.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则或咎其欲出者 |
D.病笃,遗令敛以时服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
(2)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徐晃作战有勇有谋,备受曹操称赞。文中哪些事能够体现出徐晃有勇有谋?请简要概括。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的划线处断句。(限划8处)(4分)
后 生 才 锐 者 最 易 坏 若 有 之 父 兄 当 以 为 忧 不 可 以 为 喜 也 切 须 常 加 简 束 令 熟 读 经 子 训 以 宽 厚 恭 谨 勿 令 与 浮 薄 者 游 处。 如 此 十 许 年, 志 趣 自 成。(《放翁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