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0分)
范文程少好读书,颖敏沉毅,与其兄文寀并为沈阳县学生员。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抚顺,文寀、文程共谒太祖。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顾谓诸贝勒曰:“此名臣后也,善遇之!”
太宗即位,召直左右。天聪三年,明围我师大安口,文程以火器进攻,围解。太宗自将略永平,留文程守遵化,敌掩至,文程率先力战,敌败走。五年,师围大凌河,降其城,而蒙古降卒有阴戕其将叛去者,上怒甚,文程从容进说,贷死者五百余人。时明别将壁西山之巅独负险坚守未下文程单骑抵其垒谕以利害乃请降。上悦,以降人尽赐文程。
崇德元年,以文程为内秘书院大学士。文程所典皆机密事,每入对,必漏下数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复召入。上重文程,每议政,必曰:“范章京知否?”脱有未当,曰:“何不与范章京议之?”众曰:“范亦云尔。”上辄署可。文程尝以疾在告,庶务填委,命待范章京病已裁决。抚谕各国书敕,皆文程视草。初,上犹省览,后乃不复详审,曰:“汝当无谬也。”
世祖即位,命隶镶黄旗。睿亲王多尔衮帅师伐明,文程上书言:“中原百姓蹇离丧乱,备极荼毒,思择令主,以图乐业。曩者弃遵化,屠永平,两次深入而复返。彼必以我为无大志,惟金帛子女是图,因怀疑贰。今当申严纪律,秋毫勿犯,宣谕进取中原之意: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贤能,恤无告。大河以北,可传檄定也。”顺治二年,江南既定,文程上疏言:“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请再行乡、会试,广其登进。”从之。
十一年八月,上加恩辅政诸臣,特加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文程疏谢,因自陈衰病,乞休。九月,上降温谕,进太傅兼太子太师,致仕。上以文程祖宗朝旧臣,有大功于国家,礼遇甚厚:文程疾,尝亲调药饵以赐;遣画工就第图其像,藏之内府;赉御用服物,多不胜纪。圣祖即位,特命祭告太宗山陵,伏地哀恸不能起。
康熙五年八月庚戌,卒,年七十。谥文肃,御书祠额曰“元辅高风”。
(节选自《清史稿·范文程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敌掩至,文程率先力战掩:袭击 | B.文程所典皆机密事典:掌管 |
C.录贤能,恤无告恤:忧虑 | D.遣画工就第图其像就:前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此名臣后也吾其还也 |
B.文程以火器进攻以其无礼于晋 |
C.后乃不复详审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
D.士心得,则民心得矣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文程是清初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太傅兼太子太师,死后加谥文肃,康熙帝亲自为他书写书祠堂匾额,可见他极受清太祖、太宗等多朝帝王的器重。 |
B.清太宗对范文程用而不疑,尽显王者风范;范文程则极尽人臣之道,运筹帷幄,屡建奇功,是清太宗不可或缺的助手和参谋,两人有深厚的君臣之谊。 |
C.范文程是具有远见的政治家,世祖即位,他上言进取中原的策略;江南平定后,他又上疏开科考,广揽人才,提出治理天下在于取得民心的主张。 |
D.清世祖认为范文程是祖宗朝的旧臣,对国家有大功,所以不仅晋升其官职而且还亲自为其调制药丸,派遣画师为其画像,范文程深受感动,上疏感谢。 |
用“/”文中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时 明 别 将 壁 西 山 之 巅 独 负 险 坚 守 未 下 文 程 单 骑 抵 其 垒 谕 以 利 害 乃 请 降。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彼必以我为无大志,惟金帛子女是图,因怀疑贰。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 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②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
B.①每以振施为务②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
C.①士谦家富于财②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
D.①士谦知而固辞,得免②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
根据文意,下列各句中补出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郡王睿举德行,(睿)称疾不就 |
B.(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
C.为(债家)设酒食,对之燔契 |
D.(己)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 |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李士谦“轻利重义”的一组是( )
①后丁母忧,居丧骨立②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
③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④“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⑤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⑥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A.①③⑥ | B.①②④ | C.③④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幼年丧父,对母亲格外孝顺。后来母亲去世,他为母亲服丧,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憔悴不堪。 |
B.李士谦乐善好施,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平息矛盾,使人向善。 |
C.李士谦对于给他人的恩惠和人们对自己的赞誉常常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
D.李士谦在乡郡百姓的心中威望很高,故去时甚至有百姓愿代其而亡,大家自发地为李士谦树碑来纪念他。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士开(注:人名)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2)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②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选自《六一居士传》) |
B.①若弗与,则请除之 ②此则人之变,而风何与焉(选自《黄州快哉亭记》) |
C.①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选自《诗经•氓》) |
D.②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②归而谋诸妇(选自《后赤壁赋》) |
对原文内容概述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郑伯与共叔段都是姜氏所生,但因为难产,姜氏就讨厌大儿子而偏袒小儿子。 |
B.共叔段在母亲姜氏的怂恿下,篡夺王位的野心不断膨胀,最后,多行不义而自食恶果。 |
C.对与共叔段与姜氏的野心,郑国大夫祭仲与子封自以为比郑伯认识得更清。 |
D.郑伯一再容忍谦让是有苦衷的,毕竟是自己母亲和兄弟,因此,开始不忍轻易动武。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每小题3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①,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②。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就:成功 |
B.下车即缮其甲卒缮:整治 |
C.时人常以为宿构宿:原有的 |
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垂:接近 |
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车骑填巷,宾客盈坐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③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④闻粲在门,倒屣迎之⑤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⑥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A.②③④ | B.②④⑤ | C.①③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年纪还不大,就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而荆州刺史刘表却认为他虽然一表人材,其实名不副实,不很看重他。 |
B.荆州刺史刘表去世之后,王粲劝说刘表之子刘琮归顺曹操,曹操封刘琮为丞相掾,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
D.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没有人再能够给他修改。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
(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姥被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