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
| A.2.5 μmol·L-1·min-1和2.0 μmol·L-1 |
| B.2.5 μmol·L-1·min-1和2.5 μmol·L-1 |
| C.3.0 μmol·L-1·min-1和3.0 μmol·L-1 |
| D.5.0 μmol·L-1·min-1和3.0 μmol·L-1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
|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
|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
| D.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
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 |
|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
|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 |
| D.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
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
|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
|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
| D.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
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A.配制0.10mol/L NaOH溶液 |
B.除去CO中的CO2 |
C.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
![]() |
![]() |
![]() |
![]() |
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可能是金属铜 |
| B.Y不可能是氢气 |
| C.Z可能是氯化钠 |
| D.Z可能是三氧化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