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 古代阿拉伯人的格言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阿巴斯王朝时期,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之宫。
材料二: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授相当于自由民的l/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第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举例说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改革?这场改革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材料二的改革在政治上实行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4)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声名远播,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唐太宗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治理国家?
【技术创新】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根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3)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材料反映的这件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除了材料中的这位公主外,唐朝还将哪位公主嫁到吐蕃?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弟子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 任高官。
材料二:唐朝科举制传播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还可做官。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的这种制度正式诞生于何时?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2)唐朝时期延续并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试举唐太宗、唐玄宗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材料二 中“唐朝科举制传播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说明科举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请你就如何促进今天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 人为“唐人”,许多国家至今还有“唐人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唐太宗的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2)大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该诗描写了唐朝哪位统治者前期的景况?
(3)电视剧《西斿记》中的唐僧是依据哪一个历史人物原型创作的?他为唐朝与哪个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你从他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制度。
——《大英百科全书》
材料二 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李世民,有一次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哪种制度?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
(2)唐朝时这种“选举制度”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3)请你说说唐朝统治者对这种制度是如何完善的?
(4)从材料二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语句出自于哪个皇帝?其治国思想吸取了哪个朝代的灭亡教训?
(2)材料二中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称哪一位敢于直谏的大臣为“人镜”?
(3)材料三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
(4)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这位历史人物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