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凭借平台的开放性、内容的简洁性和技术的低门槛等特性,只用一年时间就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公民利用微博传播信息、表达诉求;两会代表委员通过微博汇集民意;政府部门通过微博发布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当越来越多的民意遇上微博,舆论有了新的整合方式和沟通渠道;当越来越多的部门开通政务微博,必将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新的气象。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微博迅速发展的意义。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微博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垃圾分类如何实施?烟花爆竹是否需要禁燃?水价调整方案是否合理?政府解决这些公共领域问题时,为了科学决策,往往召开听证会。
运用政治常识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以听证会组织者的角色,就如何使政府能更加广泛、充分地听取公民利益诉求,例举1条相关措施。
(2)以听证会参与者的角色,围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为听证会"参与者行为规范"补充2条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因此,分工程度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即要受市场大小的限制,如果市场过小,就不能鼓励人们专门从事一种工作。
运用经济学常识,评析斯密的上述分工与交换关系的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有的学校以本地区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自"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的学校开展汉字书法教育,全校师生每天伴随着校园广播里悠悠的古筝声静心习字20分钟;有的学校开展"我是创造之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作品……
(1)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开展"一校一品"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2)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阐明学校开展"一校一品"活动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建设美好家园,让人民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中生活。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我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截至2013年,全国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县)5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986个。政府还推动建立生态被偿机制,中央财政安排的生态补偿资金总额从2001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约780亿元,累计约2500亿元。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需要人民共同参与。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⑴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⑵《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⑶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么样坚持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