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日:“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填空。
《陈涉世家》选自 ,它是一部史学巨著,也是一部文学巨著。鲁迅赞誉为“ ,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会天大雨 (2)失期,法皆斩
(3)死国可乎 (4)为天下唱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天下苦秦久矣。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
这次起义的导火索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导火索,陈胜、吴广还会起义吗?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出师表》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 |
B.临表涕零(涕:鼻涕) |
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 |
D.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B.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 |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
D.何陋之有策之不以其道 |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A.第①段先自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为下文写“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 |
B.第②段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势在必行。 |
C.③④两个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 |
D.选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9——23题。
【甲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
今 齐 地 方 千 里.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答: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答:.【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
答:
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完成题目。(共12分)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廿二日天稍和 ②泉而茗者
③柳条将舒未舒 ④呷浪之鳞.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
①若脱笼之鹄
②娟然如拭.将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文中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
其特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 |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 |
C.而不知人之乐 | D.射者中,弈者胜 |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 | B.已而夕阳/在山 |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D.庐陵/欧阳修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
阅读《口技》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II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A.不能名其一处也 | B.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义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刚马生序》)变色离席 ![]() ![]() |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D.群响毕绝 |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以为妙绝.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
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D.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
.选文第一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结尾交代“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用现代汉语翻泽画线句子。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百丈山记》朱熹)
【注释】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69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