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选自《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湖心亭看雪》)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
(3)上下一白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青霞先生文集》序(节选)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①。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箭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耳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界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②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篇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诗歌文章又多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俞君,于是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
【注】①宰执:宰相,此指严嵩。②菅刈:杀人如割草似的。下列句中的“之”与“父之哭其子”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 B.昂首观之 |
C.汝心之固 | D.辍耕之垄上 |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沈先生以锦衣卫经历官的身份上书皇帝历数奸相严嵩的罪状,是一位敢于直谏的忠臣。 |
B.沈先生敢于直谏的名声天下知闻时,他却带着妻子迁居塞外了,可见其不为功名所累。 |
C.边防日益松懈,沈先生感到痛恨,壮士们随意杀戮百姓,沈先生感到痛心,足见其忧国忧民。 |
D.沈先生所写诗文时常对时政加以讽刺,最后导致杀身之祸,可见他的刚正不阿。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宰执深疾之疾:②特薄其谴薄:
③会北敌数内犯会:④寻且坐罪罢去寻:翻译下列句子
⑴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箭以相抗。
⑵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
义犬救主
华隆好弋①(yì)猎。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②。隆后③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④(zé)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pánghuáng)嗥吠(háofèi),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⑤委地。载归家,二日方苏。隆未苏之前,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注释:]①弋:射。②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③后:以后有一次。④咋:咬。⑤闷绝:窒息。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华隆好弋猎()(2)犬遂咋蛇死焉()
(3)家人怪其如此()(4) 二日方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世隶耕( ) ②伤仲永()
3稍稍宾客其父()④日扳仲永( )下列划线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忽啼求之 | B.邑人奇之 |
C.不能称前时之闻 | D.于舅家见之 |
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C.父/利其然也 | D.余闻之也/久 |
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假如没有“父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的情况,仲永是否就一定能成才呢?谈谈你的看法。()
桑中生李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释: (1).豚:小猪。 (2).众犬吠声: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众人随声传闻。(3)、翕:聚集。赫:盛貌。(4).滂沱:原来形容雨很大。这里形容酒肉多而不断。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欲持去(2)顾见空桑中有土
(3)因植种(4)以余浆灌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④宜乎众矣()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