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气候统计来划分四季,北半球夏季的时间应是 ( )
| A.4、5、6三个月 | B.5、6、7三个月 |
| C.6、7、8三个月 | D.7、8、9三个月 |
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扰乱地球磁场,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干扰 |
| B.黑子与降水量的多少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
| C.扰乱电离层,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
| D.耀斑与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2年 |
公元前28年,史书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问题:上述现象中“黑气”指的是
| A.黑子 | B.耀斑 | C.太阳风 | D.日饵 |
上述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 A.光球层 | B.色球层 |
| C.日冕层 | D.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
“黑气”活动的周期为
| A.23.5小时 | B.11年 | C.一个回归年 | D.一个恒星年 |
维持地表温度,促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 A.大气辐射能 | B.太阳辐射能 | C.地面辐射能 | D.重力能 |
太阳外部结构可分为三层,从里向外依次是
| A.光球、日冕、色球 | B.日冕、色球、光球 |
| C.光球、色球、日冕 | D.日冕、光球、色球 |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载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开始飞向远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11月5日“嫦娥一号”被月球“捕获”,顺利进入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回答问题。
“嫦娥一号”选择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形轨道,主要是因为有利于
① 探测月相变化(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② 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
③ 探测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④ 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利用“嫦娥一号”月球卫星,探测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这是
| A.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
| B.全球定位系统在野外测绘领域的应用 |
| C.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 |
| D.“数字月球”在环境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 |
月面图像的获取主要应用了下面哪项技术
| A.地理信息系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遥感 | D.地质勘探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