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①,徐令彪之少子也②。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③,兄固被召诣校书郎④,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注释】①扶风平陵:地名,在今陕西省。②徐令:班超的父亲班彪曾任徐州令。③永平:东汉明帝的年号。“永平五年”即公元62年。④固:班固,班超的兄长。诣:前往。校书郎:汉朝宫廷中专司校勘图书的官职。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陈涉少时(年轻的) | B.苟富贵,无相忘(假如) |
C.不耻劳辱(羞耻) | D.有口辩,而涉猎书传(粗略地阅读)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辍耕之垄上左右皆笑之 |
B.佣者笑而应曰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
C.然内孝谨然足下卜之鬼乎 |
D.以取封侯杀之以应陈涉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
② 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短文(二)中的班超与陈涉有什么共同点?又比陈涉多了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概括回答。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①风烟俱净②猛浪若奔下列句中划线的“百”表示 “一百”的一项是()。
A.一百许里 | B.百千人大呼 | C.千百成峰 | D.赏赐百千强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课外文言文。
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日:‘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门人入通。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日:“嘻!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简子日:“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②阳城胥渠:复姓阳城,名胥渠。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④期:希冀,这里指想得到。⑤庖人:厨师。⑥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选出对下列划线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独自享有) | B.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同“遍",遍) |
C.夫杀人以活畜(存活) | D.夜叩门而谒曰 (拜见) |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2分)
A.肉食者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B.主君之臣胥渠有疾/此庸夫之怒也 |
C.董安于侍奉于侧/躬耕于南阳 | D.人主安能不好士/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曹刿论战》中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本选段也运用了类似的写
法,请举出该选段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文言文阅读。(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肾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B.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必以分人 |
C.所欲有甚于生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谓为信然 |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2分)
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试举出一位,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2分)
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②弓,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③。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阙④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选自《汉书·宣公好射》)
【注释】①说:通“悦”,高兴,喜欢。②强:强有力,强弓。③石:重量单位,古制120斤指一石。④中阙:古代宫庙及墓门立双柱者称之为阙,中阙即双柱之中,一半的意思。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臣之妻私臣( )②期年之后。( )
③宣王好射( )④非大王孰能用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左右皆引试之。(甲)文中邹忌用的方法讽谏齐王,帮助齐国大治;(乙)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从上文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阡陌交通(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