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败),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隆中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 |
B.时先主屯新野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 |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嘱余作文以记之 |
D.咨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
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 B.遂许先帝以驱驰 |
C.扶苏以数谏故 |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
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2分)
“卑鄙”:古义: ;今义 。
“感激”:古义: ;今义 。 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2分)
甲文: 。
乙文: 。 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 。(2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分)请写出诸葛亮任意两例事迹: , 。(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古镜》(宋)沈 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收人而今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
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
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 |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
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小题。(15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环滁/ 皆山也 | B.而乐/ 亦无穷也 |
C.负者/ 歌于途 | D.太守归而/ 宾客从也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________________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晦:_____________
(3)行者休于树 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临溪而渔 渔:__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文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1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沿着)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高耸仰卧),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qīn 高耸) 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姆潭西小丘记》)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佁然不动。()
③负土而出()④若牛马之饮于溪()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摘录这两段文字中你最欣赏的描绘景物的句子,并作一些点评。
阅读《三峡》,完成小题。 (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嘲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加点的字词。
(1)略无阙处_______ (2)或王命急宣_______.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愿、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春冬之时/而忘操之 B不以疾也/徐喷以烟
C其间干二百里/其虫旧曾有之 D故渔者歌曰/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去游览三峡,你会选择什么季节前往?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本文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的()家和()家。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自非亭午夜分②自康乐以来
B.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②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C.①属引凄异②桑竹之属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略无阙处 (2) 沿溯阻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文章结尾处写“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