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 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勋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代周瑜,过蒙言议。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天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孰 孤?

②徐公不 君之美也

B.①即 刮目相待

②莫说相公痴, 有痴似相公者

C.①在军中常 多务

②必先 其心志

D.①自以为大有所

慕圣贤之道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蒙辞 军中多务

钱覆其口

B.①蒙 始就学

重修重阳楼

C.①结友

②成礼

D.① 不可及也

以诱敌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

(4)如果从文中选择一人加入你的微信读书群,你会选择谁?请结合两个语段概括说明,理由(至少两条)。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①与朋友交而不可以为师矣
③其不善者而改之④思而不学则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是什么关系?你赞同孔子的观点吗?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的认识。

性缓
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见人裳尾火所烧 为:言恐君性急欲:
③不言又伤君恐:④其人收衣而怒 遽:
下列句中的“之”与“见之已久”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之市 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反归取之

翻译下列句子。
我道君性急,果然。
这则故事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的哪类人?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问题。(14 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润,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注释】①勤王: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②溪峒:旧时对我国西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统称。
③郊畿:郊外。④徇:同“殉”。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天祥捧诏润()②使方兴召吉州兵()
内地()④吾深于此()
(2)与“以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以情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以君之力 D.扶苏以数谏故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今大兵三道鼓行
翻译下面句子。
(1)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天祥是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
世人以竹、木、牙、骨之类为叫子①,置入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谓之“颡②叫子”。尝有病瘖③者,为人所苦,烦冤无以自言。听讼④者试取叫子令颡之,作声如傀儡子⑤。粗能辨其一二,其冤获申。此亦可记也。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叫子:口吹发声之器,也就是哨子。②颡(sǎnɡ):通“嗓”。③瘖(yīn):今作“喑”,嗓子哑,失声。④讼:诉讼,在法庭上争辩是非曲直。⑤傀儡子:指木偶戏,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书证》中已出现“傀儡子”一词。傀儡子始于汉代,盛行于魏晋。
(二)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其塔动()②未瓦()
以金钗()④匠师其言()
⑤世人竹、木、牙、骨()⑥有病瘖者()
翻译句子。
①粗能辨其一二,其冤获申②人皆伏其精练
结合上面两篇文章以及你对《梦溪笔谈》的了解,说说这两篇文章体现了什么共同的主题?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节选自孙樵的《书何易于》
[注]①挽(wǎn),拉,牵引。②(hù),朝笏、板。③重榷(què)管,严格执行对盐铁等物实行专管专卖。④矧(shěn),况且、何况。⑤刬(chǎn),铲掉、剔除。
给下列句子划分句读。(划分两处)
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何易于尝益昌令为②易于即笏腰
骑还去偕④罪重益
选出与“以易于挺身为民”“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B 不物喜,不以己悲
C 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D 令辱之,激怒其众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何易于是个怎样的人。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