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赵普》片段)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少习吏事( ) 每归私第( )
手不释卷( ) 孰若孤( )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及为相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B.读之竟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C.但当涉猎但逐层布板讫 |
D.太祖常劝以读书蒙辞以军中多务 |
把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要求至少列举2个方面)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下面加点的文言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B.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C.是亦不可以已乎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D.乡为身死而不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下面每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贤于材人远矣 |
B.故患有所不辟也广故数言欲亡 |
C.行道之人弗受辍耕之垄上 |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0分)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
【乙】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战国策·燕策》)
【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王之蔽甚矣()(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皆以美于徐公 |
B.涓人言于君曰余将告于莅事者 |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其真无马邪 |
D.隗且见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译文:两篇文章告诉我们,国君恰当采用一些治国的良方,可以取得良好的治国效果。如:齐威王,燕昭王,最终都使国家有了好的发展。
今有负其子而汲〔1〕者,队〔2〕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3〕之。今岁凶,民饥,道饿,此疚重于队其子,其可无察邪?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夫民何常此之有!为者疾〔4〕,食者众,则岁无丰。故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5〕而用财则财足。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故《夏书》曰:“禹七年水。”《殷书》曰:“汤五年旱。”此其离〔6〕凶饥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
(节选自《墨子》)
【注解】〔1〕汲:从井里打水。〔2〕队:同“坠”,坠落。〔3〕道:同“导”,导引,拉。
〔4〕疾:当为“寡”。〔5〕固本:稳固根本。〔6〕离:通“罹”,遭遇。用“/”划分文中划线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故 先 民 以 时 生 财 固 本 而 用 财 则 财 足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今有负其子而汲者()(2)故虽上世之圣王()
(3)食不足则反之用()(4)此疚重于队其子()翻译句子
故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作者认为要让百姓不挨冻挨饿,要做到哪几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解释加点词: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闻寡人之耳者()
(3)入则无法家拂士()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荆轲列传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长跪而谢之()(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矣()(4)秦王还柱而走() 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2)使毕使于前甲乙两文在对人物的刻画手法上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