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解释下列划线字。
持就火炀之 则字平如砥
以手拂之 未为简易
不若燔土 为余群从所得 选出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
A.有/奇字/素无备者 | B.若/印数/十百千本 |
C.用讫/再火令/药熔 | 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
选出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 ( )
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升) |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
C.则以一铁板按其面(指铁框) |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
从下列各组里选出划线字的意义或用法,与另外三句不同的一项 ( )
A.唐人尚未盛为之 | B.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
C.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D.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
选出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
B.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
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文意说说活板印刷术提高工效的关键是:
①
② 活板跟雕版相比,具有什么优点?活板到底“活”在哪里?
《活板》一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出实例并分析其作用。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字
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与其(佣)作
(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B.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
C.何以战 |
D.必以分人 |
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用四字短语作答)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拼音
说()省()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A.人不知而不愠() | B.诲女知之乎() |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D.思而不学则殆()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句话。
(1)传不习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本文中很多话都成了名言警句。如果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做成书签,你会选择哪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宋学士文集》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窃入学舍2儿痴如此3恬若不见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B.必以分人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 D.以刀劈狼首 |
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日:“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日:
“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適戍:强迫去戍边。 | B.等死:坐等死亡。 |
C.为天下唱:通“倡”,首发。 | D.惊恐:又惊奇,又害怕。 |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不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3分)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B.置人所罾鱼腹中
C.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 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翻译下面句子。(2分)
爱士卒,楚人怜之,吴广以为然选文体现陈胜是一个怎样的将领?(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③粥不充,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再适:第二次出嫁,即改嫁。②世家:世代为官的人家。③饘:zhān,稠的。④日昃:太阳偏西。昃,zè。解释划线的字或短语:
(1)春和景明()(2)辄以水沃面()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甲】文末节中“二者之为”指的是什么?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的具体内容,说说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