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解释下列划线字。
持就火炀之 则字平如砥
以手拂之 未为简易
不若燔土 为余群从所得 选出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
A.有/奇字/素无备者 | B.若/印数/十百千本 |
C.用讫/再火令/药熔 | 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
选出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 ( )
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升) |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
C.则以一铁板按其面(指铁框) |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
从下列各组里选出划线字的意义或用法,与另外三句不同的一项 ( )
A.唐人尚未盛为之 | B.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
C.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D.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
选出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
B.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
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文意说说活板印刷术提高工效的关键是:
①
② 活板跟雕版相比,具有什么优点?活板到底“活”在哪里?
《活板》一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出实例并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夸父逐日
《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而触不周山
《淮南子》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 |
遂逐齐师 |
B.弃其杖 |
其真无马邪 |
C.化为邓林 |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D.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2)请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至,道渴而死。
②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3)夸父和共工的形象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
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水尤清冽 |
冽 |
|
②卷石底以出 |
卷 |
|
③崔氏二小生 |
小生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心乐之 |
当余之从师也 |
B.全石以为底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C.以其境过清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D.乃记之而去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文中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侍郎:古代官名。绂(fú):李绂,人名。赀(zī):通“资”,钱财。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少时家贫 少:
②无不立对 对: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3)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亦我所恶 |
恶:凶恶 |
B.蹴尔而与之 |
蹴:用脚踢 |
C.妻妾之奉 |
奉:侍奉 |
D.是亦不可以已乎 |
已:停止,放弃 |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不胜惊错 ②鼠何名老虫
(2)“余惊错欲走”是因为 。
(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用自己的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