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各元素的数据代表该元素占原子总量的百分比。请据表回答问题。
岩石的 成分% |
氧 |
硅 |
铝 |
铁 |
钙 |
钠 |
钾 |
镁 |
钛 |
氢 |
碳 |
其他成分<0.1 |
47 |
28 |
7.9 |
4.5 |
3.5 |
25 |
2.5 |
2.2 |
0.46 |
0.22 |
0.19 |
||
人体的 成分% |
氢 |
氧 |
碳 |
氮 |
钙 |
磷 |
氯 |
锌 |
硫 |
钠 |
镁 |
其他成分<0.1 |
63 |
25.5 |
9.5 |
1.4 |
0.31 |
0.22 |
0.03 |
0.06 |
0.05 |
0.03 |
0.01 |
(1)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都有,它普遍存在于非生物界,生物体内不包含特殊的“生命元素”,这个事实说明
。
(2)生物从非生物环境中获得的元素与环境中的元素的比例相差甚远。如岩石圈中氢、碳、氮加在一起占总原子数不到1%,而在生物体中则占74%左右。这个事实说明
。
(3)从此表看,人体成分中没有铁的含量,是否人体不含铁? 。
为什么? 。
(4)玉米植株缺少Mg时,叶片会变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
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 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将变为,突变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_____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填“a”或“b”)链中。
(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 将F2中的宽叶高茎植株选出进行随机传粉得到F3,F3中出现纯合宽叶高茎植株的概率为_____。
(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
分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
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
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活性。
请回答: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通过该指标可知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 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结构),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_________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__________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___________。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
(2)2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
(3)1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其原
因有①,促进了光反应;
②,促进了暗反应。
(4)实验结果表明: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条件下提高比例最大。
(5)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①用样方法调查牧草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②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pH、培养液量、(至少再填两个)等。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
(3)利用提供的U型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型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若A侧液面高度B侧液面,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若A侧液面高度B侧液面,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后略)
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h测定 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前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6h时C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2)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_______个,叶绿体无O2生成的时间总共有________小时。
(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________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________。实验进行48小时内后植物体________(是╱否)有有机物的积累。
(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__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