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表:近年来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年份
营业收入
增加值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对经济的贡献率
2004
232.54亿元
65.8亿元
3.2%
3.8%
2011
595.64亿元
133.7亿元
3.4%
4.8%

注:2011年,美国的文化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日本为20%,我国为2.75%。
材料:产业集聚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围绕少数主导产业,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产业链的相互配套,上中下游企业形成的规模化专业生产企业的集聚。未来几年, 成都将坚持“差异化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这一思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以传媒文化中心、龙湖东村新媒体产业园等项目为重点,推进传媒业发展;以锦里古街、宽窄巷子等项目为重点,推进文博旅游业发展;以 “红星路35号”、兴东建筑设计创意产业园等项目为重点,推进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大魔方文化娱乐综合体等项目载体建设为重点,推进演艺娱乐业发展。
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成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成都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所蕴含的辩证法道理。
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文化创新,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32分)“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党近年来在制定农村政策开展农村工作的整体指导思想。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五个统筹”之首,提出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
材料二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务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协调推进城乡改革的新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新举措。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关键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材料三我国农村人口有7213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4.3%,农村消费对全国举足轻重。2009年,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市,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为此,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要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1)结合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协调推进城乡改革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三,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原理,分析促进农村消费的意义,并就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目前,低碳时代已经到来。为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提出以下举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先试点示范,后总结推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产品;积极运用政策手段,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进一步倡导企业和公民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消费,实践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经济: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你的建议。(
材料二互联网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其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给社会生活带来变革的同时,给文化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互联网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任意践踏知识产权、虚假信息泛滥、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等负面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三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收入分配”再度被空前关注。针对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国家发改委对收入分配方案“回炉”修改。方案在2007年至2009年间曾6次征求意见,但还需修改。尽管新的分配方案正式出台尚需时日,但方案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分配领域的新突破。
(3)材料三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2009年8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老年基本生活保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
材料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完善。2009年8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中国农民年满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养老金的信息,新农保最大的特点就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中央财政将补助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从而实现了国家普惠式的养老。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简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财政作用的,并说明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实经济意义。
材料二会议要求政策落实要坚持试点先行。2009年试点范围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要坚持因地制宜,中央确定的新农保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由各地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水平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和实施方案。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落实该政策的哲学依据。
材料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共安徽某市市委从解决群众最急需、最期盼、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通过了涉及养老、医疗、住房、就业、教育等十大方面的民生保障工程的建议,提出了总体部署。某市政府根据市委的提议制定了民生保障工程的具体实施规划,邀请有关专家和政协委员进行论证,并提请市人大审查。市人大审议批准了该实施规划,由市政府组织实施。
(3)依据材料回答,该市民生保障工程规划的确立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勾起了我们内心激荡已久的爱国情怀,也打开了我们尘封已久的红色记忆,再现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至今激励我们不断前进。曲作者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音调创作了这首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歌,体现了山东民歌质朴、淳厚、强悍、粗犷和诙谐、风趣的特点,表现了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性格、情愫,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反映出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充满豪情和浪漫的歌曲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经久不衰。
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材料一:丝绸之路分沙漠、草原和海上线路。2010年中国将与中亚五国联合跨国申报“丝绸之路”中的“沙漠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塞外的大漠戈壁、单调的驼铃跋涉……这是从中国内地出发、全长7000多公里的世界古代陆路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留给世人的印象之一。目前中国已初步确定了48处遗产点,而丝绸之路中的海上、草原线路的申遗工作也将随后推进。
材料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文化线路遗产往往首尾相连千百里,形成历史千百年,是一条条见证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长河,是一部部展示中国辉煌文化的百科全书。加强文化遗产线路的保护,有利于文化遗产集群的抢救,有利于整合文化遗产资源。”
⑴材料一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哪一重要途径?
简述这一途径对文化交流产生的积极影响?
⑵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
⑶结合材料一、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中国与中亚五国联合跨国申遗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