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
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材料一 入世十年来,中国进口规模增长5.2倍,跃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国,累计利用外资超过l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已经覆盖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居全球第五。
材料二 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各国保护产业的理由导致全球保护贸易主义重新抬头,反倾销成了主要的贸易保护手段。面对更为严峻的反倾销形势,我国政府通过外交、外贸和法律等手段与反倾销提起国进行磋商、交涉和相互制衡,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国外反倾销的实施。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应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6分)
材料一: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涨幅分类比较
食品类 |
烟酒及用品类 |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 |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 |
6.1% |
1.6% |
-0.3% |
2.9% |
衣着类 |
交通和通讯类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
居住类 |
-1.1% |
-0.3% |
0.6% |
4.1% |
注:2010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3.1%。
材料二:2010年前三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1)请说明材料一(含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从政府和企业角度,请为今后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各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为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此次物价上涨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6.6%,而欧美发达国家则达到或超过80%。研究表明,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就业;而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 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基础设施等。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城镇人口将新增3亿多,将形成超过30万亿元的内需驱动力,有效解决内需不振问题。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尊重市场选择,防止脱离实际,仅凭个人意志“拔苗助长”;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从区域的整体出发,合理定位城市功能;要推进城乡统筹,把“三农”发展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要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基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对资源环境的保护。
(1)结合材料一分析推进城镇化的经济学意义。
(2)运用哲学常识结合材料二分析,如何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二五”(2011—2015)规划建议。“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意义。规划指出,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规划中的十二条大的内容,无不体现了民生。必须大力发展民生,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华丽转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二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月29日正式公布,文件聚焦中国水利问题。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 ,说明国家加快水利发展的必要性。
(3)结合下表措施分析某市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2010年5月1 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该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境内外参观游客逾7308万人次,单日最大客流量达103.28万人次。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和理念,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探讨城乡互动发展。这场被誉为“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性盛会,不仅传播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也是一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世界文明大展示。上海世博会生动地彰显了不同文明在多种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它的圆满成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1)结合材料,说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2)结合材料,请用所学知识说明本届世博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