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
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增长4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9.2%提高到11.8%。
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增长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8%提高到6.3%
上和保障投入2 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增加24%,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20%提高到22%。
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了实惠,以至于人们将中央财政预算成为“民生财政”。
根据经济常识知识,回答:
(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4分)
(2)为什么说中央财政预算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6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有两只手:一只是“看得见的手”,一只是“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要受“看不见的手”的制约,“看不见的手”要间接受控于“看得见的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两只手”各代表什么?
(2)简要说明在市场经济中,“两只手”是怎样挥作用的? (10分)

经过10年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动自行车的制造、消费大国,也是中国老百姓主要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制造成本低,售价一般在两三千元左右;使用成本较低;而且电动自行车是一种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尤其对城市中短途出行的人群最为合适。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电动自行车成为老百姓主要交通工具的原因。

历史上,每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必然要求并带来文化兴盛和繁荣。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在客观上要求文化必须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应怎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1年,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在颁奖现场,观众一次次泪流满面。“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触动了国人的情感,震撼了国人的心灵。很多人表示,“看了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这些人物感动中国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必须坚持开放创新,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材料回答28—29题。
(1)从文化的力量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角度,说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如何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