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 )
| A.决定发动土地革命,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
| B.对农民所受的各种痛苦的表示深切同情 |
| C.已充分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大作用 |
| D.决定开辟农村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希腊简史》中写道:“所有这些城邦的共同之处是,在各城邦之间的关系上,城邦是独立自主的。城邦对城邦都划定了边界,可以宣战或议和,互派大使,签订条约,缔结同盟。-------这就赋予了希腊历史的特殊重要性。”由此可见,古希腊的社会状况是()
| A.城市兴起 | B.列国分立 | C.海洋文明 | D.战乱频繁 |
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军机泄露 | B.维护君主权威 |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减少决策失误 |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
|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
|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
|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
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 A.汉朝 | B.唐朝 | C.明朝 | D.清朝 |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实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
| B.科举制度违背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