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5日,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终于实现了两岸人民期盼已久的“三通”。提出大陆与台湾“三通”最早的历史根据是( )
| A.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
| B.1981年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
| C.198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
| D.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
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
| 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
| C.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很踏实。” |
|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
|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
|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
| D.中央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阶级的利益 |
| 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
|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
| 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
|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
| 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
|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
| C.加强了皇权 |
| 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