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
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
“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
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 |
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
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
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削弱 |
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动 |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了巨变 |
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的加剧 |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解决统治官员所面临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
A.重理论 | B.重实用 |
C.重民众 | D.重实验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陆九渊 |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其中一位主张“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等,这位思想家是( )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