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时期 |
乡民迁出总人数 |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
迁至城镇做出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
1820——1849 |
29 |
29 |
0 |
0 |
1850——1879 |
72 |
15 |
49 |
8 |
1880——1911 |
156 |
0 |
118 |
38 |
1912——1939 |
473 |
0 |
77 |
396 |
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B.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跟历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有关
C.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D.乡民职业的变化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近代经济的兴起有关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
1959年9月外交部和中联部送来了苏联经济学硕士格洛托夫所写的《论集体农庄所有制的发展前途》一文。毛泽东看后批示:“此人根本不研究马、恩、列思想,并且连斯大林公社必定是集体农庄的高级形式这一观点也否定。总之,作者认为公社无论何时都是有害无益的。”毛泽东这一批示说明了()
A.中苏两国的国家关系已经出现了严重恶化 |
B.苏联学术界与其政治价值观相背离 |
C.赫鲁晓夫取消集体农庄的办法被中国指责 |
D.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出现曲折 |
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见下),该生试图揭示的是()
A.中德关系趋势 |
B.中美关系趋势 |
C.中苏关系趋势 |
D.中日关系趋势 |
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该会议()
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
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 |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矛盾 |
“这一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该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