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200mL 1.25mol/L的NaOH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00mL 1.25mol/L的NaOH溶液

应称取NaOH的质量/g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玻璃仪器
 
 
 

(2)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五项中的                    ;A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刻度线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4)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A、称量NaOH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5分)日用牙膏的主要成分有:活性物质、摩擦剂、甘油等。假设牙膏中摩擦剂成分为CaCO3、SiO2、Al(OH)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均可溶于益酸,且无气体产生。
(1)牙膏中添加甘油主要作用____。
为进一步探究牙膏中摩擦剂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I摩擦剂成分的定性检验: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可不填满也可补充)。可选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有难溶物存在
步骤2:
①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有CaCO3
②_________,说明有______。
步骤3:

……

II.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主要作用
(3)仪器C中选择Ba(OH)2而不选择Ca(OH)2溶液原因:①。②
(4)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缓慢滴加稀盐酸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5)实验中准确称取10.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洌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若改测定C中生成BaCO3质量为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来确定CaCO3的质量分数,两方法测定的结果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

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如下:
(注: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50℃和80℃)
(1)电解精炼银时,电解质溶液可选用;滤渣A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固体混合物B的组成为;过滤得到固体B时,实验室如何进行洗涤操作?
(3)在第一步过滤所得的CuSO4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硫酸,若要用该溶液来检测糖尿病需要对溶液进行哪些处理。检测糖尿病时发生的反应方程
(4)完成煅烧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 Al2O2CuAlO2+↑。
(5)理论上生产6.15kgCuAlO2需要含铜的质量分数为64%的银铜合金废料kg。

(8分)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以确认某混合气体中含有C2H4和SO2
混合气体

所需试剂有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H2SO4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将上述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乙烯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验证同周期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将钠、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与盐酸反应最剧烈,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Al与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现象,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 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Ⅱ.利用如图装置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B的名称为,干燥管D的作用为防止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溶液吸收尾气。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14分)世界环保联盟建议全面禁止使用氯气用于饮用水的消毒,而建议采用高效“绿色”消毒剂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一种极易爆炸的强氧化性气体,易溶于水、不稳定、呈黄绿色,在生产和使用时必须尽量用稀有气体进行稀释,同时需要避免光照、震动或加热。实验室以电解法制备ClO2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NCl3是黄色黏稠状液体或斜方形晶体,极易爆炸,有类似氯气的刺激性气味,自然爆炸点为95℃,在热水中易分解,在空气中易挥发,不稳定。②气体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备气体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保证实验的安全,在电解时需注意的问题是:①控制好生成NCl3的浓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Cl3与NaClO2(亚氯酸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6混合,在溶液中恰好反应生成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 mL,稀释成100 mL试样;
步骤2:量取V1 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摇匀,在暗处静置30 min
步骤3: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c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 mL。(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上述步骤3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步骤可计算出原ClO2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g/L(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