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庙,砸孔子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为“妖书”,严禁军民诵读和收藏,还专门成立了“删书衙”,负责将“四书”、“五经”中的“一切鬼话、怪话、妖话、邪话,一概删除净尽,只留真话、正话”。这表明太平天国起义
| A.认识到解放民众思想的重要性 |
| B.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化革命运动 |
| C.冲击到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
| D.较为彻底地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 |
图中两位航海家在海外探险的过程中有何相同点 ( )。
| A.都从由北向南的方向走出大西洋 |
| B.都曾经来到过风平浪静的太平洋 |
| C.都走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
| D.都走过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 |
人类曾经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
| A.交通技术不断进步 | B.欧洲资本主义萌芽 |
| C.地理知识日益积累 | D.西方航海家的贡献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视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最能体现 ( )。
| A.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
| B.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
| C.人们的平等观念增强 |
| D.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
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 ( )。
| A.婚礼简约 | B.自主择偶 |
| C.自由恋爱 | D.夫妻平等 |
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
| B.当时服饰改革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 |
| C.服饰改革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 |
| D.辛亥革命推动了国人服饰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