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审公廨是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据此判断以下关于会审公廨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护了中国司法的自主权利 |
B.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勾结起来 |
C.有利于近代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 |
D.反映出清朝法律已与西方兼容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 D.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 B.君权至上的后果 |
C.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 D.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 B.宋朝的枢密院 |
C.明朝的内阁 | D.清朝的军机处 |
“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实行了(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行省制 |
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 B.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
C.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