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约法三章》一文,完成小题。(14分)
汉元年十月(1),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2)。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3),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4)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5),偶语者弃市(6)。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7)。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8)。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1)汉元年: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06年。(2)沛公:即汉高祖刘邦。霸上;古地名。(3)组:绳索。(4)怀王:即楚怀王。(5)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6)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7)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8)吏人:指当时的大、小官员。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文言字词。(4分)
①诸将言诛秦王___________   ②父老秦苛法久矣______    ___
③诸吏人皆案堵如___________ ④人又喜______    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系颈以组

A.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B.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D.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两处)。(2分)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文。(4分)
(1)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2)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请你就此文分析他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务忠厚(2)而必屈物之性以吾性乎(3)若吾儿坐好物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岂有不爱 B.驱其残忍
C.醉翁意不在酒 D.辍耕垄上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笞:_________________(2)佐:____________________
(3)并:_________________(4)欲: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陈胜的一番话为什么会使徒属“敬受命”?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人过,然后能改()②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③非学无以广才()④悲守庐()
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舜发于畎亩中吾妻美我者 B.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受任败军之际
C.君子之行战,勇气也 D.俭养德不物喜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⑵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甲、乙两文都是古代修身励志的名篇。就治国而言,甲文中“死于安乐”中的“安乐”在文中具体是指;就做人治学而言,【乙】文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以上两篇短文的感悟。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节选自林嗣环《口技》)
【乙】艺多姓周,抚之临川人也。世为器用之工。艺多天资精敏,自少时技能已出诸父,自以为己不若也,故以艺多名之。其为人朴厚寡欲,不妄言笑,衣敝衣,拱手立群匠侧,若无能为者。及其操绳墨、运斧斤,力不劳而器用成,群匠惊骇却视,不敢比肩立。艺多泊如也,未尝有矜色。诸豪贵家争邀致之唯恐后。
(选自谢逸《匠者周艺多传》)
【注释】①诸父:指父辈们。②斧斤:泛指各种斧子。③泊如:恬淡无欲的样子。④良窳:精粗;好坏。⑤浮屠:这里指佛教。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 不能名其一处也 (2) 几欲先走
(3) 不敢比肩立 (4)未尝有矜色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停顿。(每句一处,2分)
⑴中 间 力 拉 崩 倒 之 声 。⑵艺 多 天 资 精 敏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⑵衣敝衣,拱手立群匠侧。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摘录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并分别说说其作用。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子四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弯曲成撇捺点画
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铨即持书诵于侧”中的“于”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携 B.生淮北则为枳 C.今民生长齐不盗 D.土墙凹凸处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B.蒋母善于纺织刺绣,所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产品受到人们喜欢,是个心灵手巧之人。
C.蒋母生病,看着坐在床边的儿子,无言的悲伤油然而生,是因为病困交加,觉得无法很好照顾儿子。
D.“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都表现了蒋母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识_________②无误已_更录唐宋人诗_________④解也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何以解忧?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