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请你参与某校九年级举行的“走进历史名人”的知识竞赛活动,回答下列问题。(8分)
活动一:识别历史名人。(3分)
(1) 他是意大利的卓越画家,他创作的名画《蒙娜丽莎》享誉世界。他是         。
(2) 他是葡萄牙航海家,实现了欧洲人从非洲沿岸到达东方的夙愿。他是         。
(3) 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魔鬼!他建立了帝国,颁布了《法典》,曾一度控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他是       。
活动二:如图,感悟历史名人
图一      图二
(4) 图一纪念章中被称为“美国之父”的第一任总统是谁?(1分)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人物?
(2分)
(5) 写出与图二人物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1分)
(6) 一个伟人就是人类历史的一座丰碑。我们可以从上述历史伟人身上,汲取哪些精神财富?(1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美国南北战争 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拿破仑法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问答题:某校九年级开展了一次主题活动课,分组探寻英国、美国的近代崛起历程。
A组同学探寻英国崛起历程:英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7-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当时的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17-19世纪的时候,英国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试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原因。
(2)思想文化在大国崛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列举一部莎士比亚的作品。
B组同学探寻美国崛起历程:美国这个国家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经过100余年的时间,美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
(3)请为18-19世纪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转变中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

论点
史实(各一例)
争取民族解放
A
领先科技发展
B


(4) 英美两国都是通过法律文献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请分别列举这两部法律文献。
(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英国、美国的成功给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 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中国经济网
材料二: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它)使那些不朽的名字和著作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颠覆了君王的绝对权力,告诉人们自由和平等的价值。
——《大国崛起》
材料三:当英国军队从波士顿前往康科德搜夺那里的秘密军需库时,战斗开始了。正是在这次战斗中,有人在莱克星顿草坪打响了“声闻全世界的枪声”。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英国能“技冠群雄”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它”在法国体现为那一部文献?说出它的进步性?
(3)材料三中的“枪声”是哪一战争开始的标志?它的“强大敌人”是谁?
(4)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同一时期的不同领域,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
——哥伦布
(1)图中哥伦布开辟的航线是
(2)材料二中哥伦布这句话反映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 “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却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3)材料三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人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出现不同观点的原因。
材料四: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捕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4)据材料四,说说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亚太地区是亚洲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的简称。近年,亚太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许多专家认为,21世纪是“亚太世纪”。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为缓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通过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进行了“安排”。
(1)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该条约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2)美苏“冷战”与两极格局对峙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就开始了战略重心东移的进程。美国前国务聊希拉里如此诠释美国未来10年的亚太战略:“把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大幅增加的投入锁定在亚太地区”。
(3)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
材料四近年来,中国周边形势日益严峻,军事评论家张召忠在《美国构建亚洲“小北约”遏制中国》一文中就这样指出,在战略关注向亚太地区倾斜的情况下,美国通过在中国周边编织和强化同盟体系,已基本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封堵,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严峻的潜在挑战和威胁。
(4)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你认为我国应当怎么做?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摘编自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
(1)面对材料一中“苏俄农民的气愤和不满”,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特点?
材料二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图5中A、B两个时段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导致这两个时段失业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写重大事件名称)。
(3)两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什么共同的调整方式?这给了你怎样的历史感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