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实验测定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操作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的测量情况填写下列的表格。
从部分固体密度表中,查出这块金属块是可能是由 制成的。
小明用下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
⑴请帮小明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⑵下面是小明分别测得A、B、C、D四处的电流值,老师给他指出其中有一处是明显错误的,它是_____处的电流值。
测量处 |
A |
B |
C |
D |
电流值/A |
0.12 |
0.6 |
0.12 |
0.12 |
⑶小明重新实验后,测出正确的电流值,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正确结论,这个结论是:在串联电路中,____________。
某班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分为两个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小组在三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
烧杯号 |
液体 |
质量(g) |
初温(oC) |
末温(oC) |
加热时间(min) |
1 |
水 |
150 |
20 |
30 |
6 |
2 |
水 |
150 |
20 |
30 |
6 |
3 |
煤油 |
150 |
20 |
40 |
6 |
第二小组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
烧杯号 |
液体 |
质量(g) |
初温(oC) |
末温(oC) |
加热时间(min) |
1 |
水 |
300 |
20 |
30 |
12 |
2 |
水 |
150 |
20 |
30 |
6 |
3 |
煤油 |
300 |
20 |
30 |
6 |
4 |
煤油 |
300 |
20 |
25 |
3 |
⑴分析第一小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__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__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⑵分析第二小组的实验数据,完成下面各题:
①分析比较_________(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②分别分析比较1,2和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____和_____有关系。
⑶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在探究有多个变化因素的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个同学分别按右图所示的电路图将两只相同的灯泡连接好,当他们分别闭合开关后。
⑴甲同学发现他连的电路只有灯L1亮,其故障原因是________。
⑵乙同学发现两只灯都不亮,老师告诉他可以用一根 导线分别接在a、b、c、d处进行逐一检查,乙同学按老师说的办法去做。结果发现,当导线接在b、c两点 之间时,两只灯都亮了,故障原因是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一块小砖头(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砖头的质量m
(2)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3)用细线吊着砖头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V2
(4)再将砖头从量筒中取出,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1
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上图的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a)小明在实验中有一步是有可能造成较大的误差,那是第步。会导致所测得的密度将会比砖头的真实密度(填“大” 或“小”)
(b)小明在操作中多余的一步是:第步。
(c)为了减小误差,请你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
下列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密度kg/m3,认真阅读上表,你一定能从中发现物质密度的一些规律,请写出三点.
铜 |
8.9×103 |
水银 |
13.6×103 |
氧气 |
1.43 |
铁 |
7.9×103 |
纯水 |
1.0×103 |
空气 |
1.29 |
铝 |
2.7×103 |
煤油 |
0.8×103 |
水蒸气 |
0.60 |
冰 |
0.9×103 |
酒精 |
0.8×103 |
氮气 |
0.09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