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能自行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为: 。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没有明显现象 |
|
|
实验三 |
|
|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
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过氧化钠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药品,它是浅黄白色颗粒粉末。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水中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方程式: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区分水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什么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1:甲同学“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2:乙同学“可能是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实验与结论】:
a:甲同学提出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
b: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并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 观察现象 |
溶液依然为红色 |
【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不同的猜想吗?如果还能提出新的合理的假设和方案你将获得奖励分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猜想3:。
方案3: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③用火柴去点白烟;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⑤熄灭蜡烛;
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下表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__。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 |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
点燃前 |
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燃着时 |
![]() 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现象,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 |
熄灭后 |
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洁净的塑料瓶从河中取回一定量的水样,然后进行如下研究分析:
(1)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加入明矾粉末(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搅拌,静置一会儿;
(2)将静置后的河水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请问: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实验装置还存在的两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如图的装置进行过滤操作,实验后发现滤液仍浑浊,请你写出可能的两点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状况下,酒精是一种无色液体,有特殊的醇香味,具有可燃性。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作出假设】酒精中可能含有碳、氢、氧元素。
【收集证据】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漏斗壁上有水珠出现,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
【得出结论】(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该实验不能确定酒精中是否一定含有氧元素。对此,你认为这种看法是________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2分,共12分)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
有气泡冒出。 |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
[提出问题2]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
有生成。 |
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 |
溶液变红色。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
[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