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每空1分,共8分)

需鉴定的有机物
用于鉴定的试剂
反应产生的颜色
蛋白质
 
 
淀 粉
碘液
 
脂 肪
 
橘黄色
DNA
 
绿色
RNA
吡罗红
 
葡萄糖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麦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甲表示小麦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两者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在一定CO2浓度、环境温度为25 ℃、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以CO2吸收量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X物质表示;能产生Z物质的过程有(写标号);②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2)图乙中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mg/100 cm2叶·小时(用CO2吸收量表示)。C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依此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可采用(具体措施)提高小麦产量。
(3)请在图乙中用虚线绘出环境温度为30 ℃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

图甲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A、B、D表示组成细胞膜的物质,其中B表示,它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A所代表的的种类和数量。
(2)图乙中,4种物质的运输方式有种形式,4种物质中进出细胞不需要耗能的是
(3)图乙中Na+、K+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值大,维持细胞内外相对浓度差异的动力是
(4)图甲中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和图乙中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相对应的有

在一批野生正常翅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又恢复为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H又突变为h;二是体内另一对基因RR或Rr突变为rr,从而导致H基因无法表达(即: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但是R基因的正常表达是H基因正常表达的前提)。第一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第二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假回复体”。请分析回答:
(1)表现为正常翅的果蝇中“假回复体”的基因型可能为
(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为HHrr还是hhRR。现有hhrr、HHRR、hhRR三种基因型的个体,请从中选择进行杂交实验,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①实验思路:让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基因型)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若子代果蝇,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若子代果蝇,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3)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属于纯合的“假回复体”。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用这些果蝇与(基因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预测子二代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
,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纤维素分解菌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左图为分离获取纤维素酶,并应用该酶生产酒精的工艺流程,右图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得到的一个培养皿上菌落的分布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主要分布于的环境中,把从这种环境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培养,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为便于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常在培养基中加入。右图培养皿中,纤维素分解菌主要集中于部位。
(2)在相同时间内形成的四个菌落大小不同,透明圈的大小也存在差异。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3)用得到的糖液进行酒精发酵时,除控制好温度、pH外,还应控制好,否则就得不到酒精。
(4)有的同学认为:发酵罐中糖液的浓度越高,发酵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息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图1所示。人体胰岛素分泌调节及其发挥的生理作用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表面的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图2中胰岛素属于信使。
(2)第一信使中还包括一些局部介质,如由T细胞分泌的,作用于B细胞,可促进B细胞的
(3)图2中,胰岛素是由分泌的,它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生理效应是
(4)人进餐后,食物刺激消化管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A处时,体液中Na+流动总的趋向是,兴奋在B处传导的信号变化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