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①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②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令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遂邑]令山东宁阳县。②[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1)献遂邑之地以 (2)曹沫三战所
(3)欲其约       (4)齐桓公与鲁会于柯而盟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
(2)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3)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为政清简,远人便之。
会秦王廷美京,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
时吕蒙正为相,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之,以招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已,及端免朝谒,乃弹奏常参官疾告逾年受奉者,又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有删改)
【注】①赵廷美,宋太宗之弟,曾封秦王。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构:通“购”,购买
B.边常事,端不必与知鄙:边邑、边境
C.宜置于延州,使善养之视:看待、对待
D.会秦王廷美京尹:治理,担任……府尹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一组是
①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②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
③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④端愈谦让不自当
⑤使善养视之,以招继迁⑥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征讨河东时,吕端任开封府判官,他力劝赵廷美不要留守京城,而要上表随从太宗一起出征,廷美听从了他的建议。
B.太宗原本想杀死叛将李继迁的母亲惩戒叛逆,吕端主动探知后立即劝谏太宗不杀她且善养她,后因此成功招降了李继迁。
C.吕端和寇准轮流执掌宰相事务时,同朝的大臣在上奏及回答皇帝的问题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
D.李惟清从掌管枢密院改任御史中丞,因为怀疑是吕端打压自己,就趁吕端不上朝时弹劾中伤吕端,吕端对流言不以为虑。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
(2)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
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江革字次翁,齐国临淄人也。少失父,独与母居。遭天下乱,盗贼并起,革负母逃难,备经阻险,常采拾以为养。数遇贼,或劫欲将去,革辄涕泣求哀,言有老母,辞气愿款,有足感动人者。贼以是不忍犯之,或指避兵之方遂得俱全于难革转客下邳穷贫裸跣行佣供母便身之物莫不必给。
建武末年,与母归乡里。每至岁时,县当案比,革以母老,不欲摇动,自在辕中挽车,不用牛马,由是乡里称之曰“江巨孝”。太守尝备礼召,革以母老不应。及母终,尝寝伏冢庐,服竟,不忍。郡守遣丞掾释服,请以为吏。
永平初,举孝廉为郎,补楚太仆。月余,自劾去。楚王英驰遣官属追之,遂不肯还。复使中傅赠送,辞不受。后数应三公命,辄去。
建初初,太尉牟融举贤良方正。再迁司空长史。肃宗甚崇礼之,迁五官中郎将。每朝会,帝常使虎贲扶侍,及进拜,恒目礼焉。时有疾不,辄太官送醪膳,恩宠有殊。于是京师贵戚卫尉马廖、侍中窦宪慕其行,各奉书致礼,革无所报受。帝闻而益之。后上书乞骸骨,转拜谏议大夫,赐告归,因谢病称笃。
元和中,天子思革至行,制诏齐相曰:“谏议大夫江革,前以病归,今起居何如?夫孝,百行冠,众善之始也。国家每惟志士,未尝不及革。县以见谷千斛赐‘巨孝’,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致羊酒,以终厥身。如有不幸,祠以中牢。”由是“巨孝”之称,行于天下。及卒,诏复赐谷千斛。
(节选自《后汉书》)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母逃难负:背
B.服竟,不忍除:就职
C.时有疾不会:朝会
D.帝闻而益之善:认为好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或指避兵之方今其智反不能及
B.行佣供母家叔余贫苦
C.请以为吏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百行冠鹏徙于南冥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遭天下乱,盗贼并起,革负母逃难,备经阻险,常采拾以为养。
译文:
(2)后上书乞骸骨,转拜谏议大夫,赐告归,因谢病称笃。
译文:
第一部分文言文中,表现江革“孝母”品性的具体事件有哪些?请概括作答。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语段断句。(限划6处)
贼以是不忍犯之,或乃指避兵之方遂得俱全于难革转客下邳穷贫裸跣行佣以供母便身之物莫不必给。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6处)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秋 八 月 亮 卒 渭 滨 征 西 大 将 军 魏 延与 丞 相 长 史 杨 仪 争 权 不 和 举兵 相 攻 延 败 走 斩 延 首 仪 率 诸 军 还 成 都。大赦,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三国志·后主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①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在南十余年,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
(选自《三国志·虞翻传》有删改)
【注】①衰:cuī,(穿着)丧服。②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以交友之礼,身翻第诣:到……去、拜访
B.远委城郭,必致不。虞:预料
C.何不急入城其管龠乎持:捉拿
D.翻伏地醉,不持阳:假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朗欲就之,翻脱衰入见今其智反不能及
B.亦欲此令翻得释也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大王三爵之后手杀善士去六月息者也
D.倾人二城,称将军,可乎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虞翻性情有“粗疏耿介”的一面,也有“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一面,请对文中体现了虞翻“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事件分别加以概述。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养鱼记
欧阳修
①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②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注]①非非堂:堂名,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
②洿:掘土为池。
③甃:指砌池壁。筑:指夯平池底。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更号
作者笔下的小池有哪些特点?
文中的“巨鱼”是喻指的人,“小鱼”是喻指的人。
作者在小池边会有“舒忧隘而娱穷独”的感觉,是因为
童子“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感慨?你同意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