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日:“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
周祖从汉祖镇太原,廷璋屡省其姊,周祖爱其纯谨。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及出讨三叛,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即位,追册廷璋姊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拜。世宗自澶渊还京,言廷璋有干材,迁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延璋往代之。将行,谓之日:“懿不就命,即图之。”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载路。俄闻周主崩,延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监军李谦溥领州事。谦溥至,并并人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
救之。廷璋日:“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县城,当出奇以破之。” 百余
人,许以重赏,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既至,即衔枚②夜击,城中鼓噪以出,并人大溃。奏至,世宗诏褒之。
宋初,加检校太尉。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功德。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李筠叛,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及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征,诏延璋率所部入阴地,分贼势。贼平,归镇。
廷璋美髯,长上短下,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善待士,幕府多知名人。在晋州日,太祖命荆罕儒为钤辖。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欲图廷璋。延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
注释:①并:并州,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 ②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兵衔在口中的竹或木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四》)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祖微时,欲聘之聘:以礼物订婚。 | B.廷璋至,屏左右屏:使……退避。 |
C.廷璋获之,械送京师械:镣铐。 | D.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赍:携带。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能体现杨廷璋“有干材”的一组是 ( )
①入平周难,廷璋数献奇计 ②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③由问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 ④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
⑤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 ⑥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③⑤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
A.杨廷璋在周祖地位低的时候劝姐姐嫁给了他,这令周祖对其有了好感。后来周祖镇守太原时杨廷璋常去探望他的姐姐,深得周祖的喜爱而被周祖留在身边供职。 |
B.在救援隰州的战役中,杨廷璋采取了里应外合的战术,派敢死队趁夜悄悄进攻,让城中士兵呐喊冲出,最后打败了并人,受到了世宗的褒奖。 |
C.宋初,杨廷璋加官检校太尉。他的功绩得到了朝野双方的好评,官吏百姓到朝廷去,请求立碑赞颂其功德,太祖电令人撰写了碑文赏赐他。 |
D.杨廷璋很注重仪表的修饰,即使是接见小官吏也不怠慢。同时他善待士人,幕府中有很多知名人士。对待怀疑他的人,他也能坦诚相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战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新唐书·列传十四》节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旌:表彰 |
B.文帝命覆陇西牧簿覆:遮盖 |
C.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竟:最终 |
D.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简:选拔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突通“善战”和“忠诚”的一组是()
A.①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②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
B.①通发关中兵击之②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
C.①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②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
D.①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劝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 |
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
C.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从无叛心,后兵败被俘,虽未殉节而死,但其忠心依然为唐高祖所称道。 |
D.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即使在军无斗志的情况下,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
(2)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钱 塘 人 喜 杀 ,日 屠 百 鹅。 予 自 湖 上 夜 归 屠 者 之 门 百 鹅 皆 号 声 振 衢 路 若有 所 诉 鹅 能 警 盗 亦 能 却 蛇 其 粪 杀 蛇 蜀 人 园 池 养 鹅 蛇 即 远 去 有 二 能 而不 能 免 死 又 有 祈 雨 之 厄。 悲 夫!
(取材于苏轼《仇池笔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先是,左将军上官桀谋杀光,光既诛桀等,后出入自备。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自引出阁曰:“不愿见。”吏牵持匈匈。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①之礼,致白屋②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补大将军史。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给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侯。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③,下车趋门,传呼甚宠,顾谓望之曰:“不肯碌碌,反抱关为?”望之曰:“各从其志。”
时大将军光薨,子禹复为大司马,兄子山领尚书,亲属皆宿卫内侍。地节三年夏,京师雨雹,望之因是上疏,愿赐清闲之宴,口陈灾异之意。宣帝自在民间闻望之名,曰:“此东海萧生邪?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望之对,以为:“《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时季氏专权,卒逐昭公。向使鲁君察于天变,宜无此害。今陛下以圣德居位,思政求贤,尧、舜之用心也。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唯明主躬万机,举贤材,以为腹心,与参政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明陈其职,以考功能。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对奏,天子拜望之为谒者。时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高者请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累迁谏大夫,丞相司直,岁中三迁,官至二千石。
(取材于班固《汉书·萧望之传》)
注释:①吐握:吐哺握发的简称。比喻求贤之心切。②白屋:茅屋。表示贱人所居。 ③仓头庐儿:奴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引出阁曰引:推荐 |
B.延颈企踵 延:伸长 |
C.卒逐昭公逐:放逐 |
D.如是则庶事理,庶:众多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光闻之,告吏勿持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①将军以功德辅幼主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
C.①望之因是上疏②因人之力而蔽之 |
D.①明陈其职,以考功能②其孰能讥之乎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 (如果有应当)接见的官吏百姓,(都要让他们)裸体瘦身除去兵器 |
B.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这)恐怕不合乎周公辅佐成王时亲自求贤的礼节,表达对平民的敬意。 |
C.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 下达(命令)让少府宋畸问明情况,(让他)不要有什么隐讳 |
D.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 |
然而过分靠近大树就会伤害树干,家臣的权势过大就会危及朝廷。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萧望之反对霍光接见士民搜身去除兵器的作法,赞赏周公吐哺握发之礼。 |
B.萧望之因为不服从霍光不被任用,而顺从的王仲翁等人都补任大将军史。 |
C.大将军霍光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霍禹、兄弟子山都在朝廷里担任了要职。 |
D.萧望之举用贤才、利国利民的谏言得到宣帝的认同,因此官位一年三升。 |
第二大题文言文《萧望之传》中说“各从其志”,意思是“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请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或读过的文章谈谈自己对这一句子的领悟。(不少于200字)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公仪休(人名)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此明于为人为己者也。
(取材于《淮南子·道应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陈咸字子康,年十八,以父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父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父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父乃不复言。
父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专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
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复为南阳太守。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咸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食。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下吏畏之,豪强执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
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用陈汤。咸数赂遗汤,后竟征入为少府。少府多宝物,属官咸皆钩校①,发其奸臧,没入辜榷②财物。官属及诸吏,举奏按论,畏咸,皆失气。为少府三岁,与翟方进有隙。方进为丞相,奏:“咸前为郡守,所在残酷,毒螫加于吏民。”咸坐免。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方进复奏免之。后数年,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
(取材于《汉书·陈万年传(附陈咸)》有删改)
【注解】①钩校:探究查对。②辜榷:垄断、侵占。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之一。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言事,刺讥近臣刺讥:指责。 |
B.于是石显微伺知之微伺:暗中探察。 |
C.然操持掾史操持:筹划,料理。 |
D.与丞相翟方进有隙,咸坐免坐免:因……牵连被罢官。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抗直,数言事 // 后数年,立有罪就国 |
B.乃公教戒汝 // 父乃不复言 |
C.公卿以下皆敬惮之 // 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 |
D.然亦以此见废 // 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我全明白您所说的意思,您主要就是教我如何巴结、奉承人。 |
B.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 陈咸多次议论石显的短处,石显等人对他就怀恨在心。 |
C.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 朱云探听并等候裁决,皇帝命朱云上书申诉自己的情况。 |
D.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 |
红阳侯王立有罪回到封邑中,翟方进也奏明皇帝让陈咸回到原籍。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陈咸开始对父亲所谓的“教戒”很反感,后来他却也贿赂权贵。 |
B.陈咸被髡首罚做苦工,是因为他在执法时滥杀无辜,施法严苛。 |
C.陈咸任南阳太守时对境内大户与下属均严治,可自己生活奢侈。 |
D.陈咸晚年为官,因为与翟方进有矛盾,先后多次被其奏请免职。 |
第二大题文言文中,作者写陈咸仕途数起数伏,后被发回故郡,最终“以忧死”。你如何看待陈咸的结局?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