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女传》载“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之家原在一处坟墓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嬉戏于坟墓之间。其母感到此地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便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此时,孟子又常常模仿商人玩耍游戏。于是孟母毅然再次搬家,迁居一家书院旁边。从此,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学习和礼仪动作。孟母感到此处是最为理想的住地,因而定居该处。后来,孟子在书院教育、孟母教育、自己苦学与环境的影响下,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尊为“亚圣”。
请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孟母三迁”的理论依据。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面对国内外众多记者的采访,莫言说:“……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感谢那些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他们让我知道我有哪些缺陷和不足,也让我知道了有哪些宝贵的东西需要坚持和发扬;我还会继续学习,冲破束缚,走出枷锁,不断创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对莫言的回答进行分析。
十八大报告指出,十七大以来的五年,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当前,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上述报告内容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经济高速发展让我们摆脱了贫穷落后,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旨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的感受。
(1)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依据。
(2)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说明坚持“美丽中国”指导理念的正确性。
湖南省长沙市一名小学生,发现老师和同学们使用木尺在黑板上画线的时候需要一只手扶住木尺,另一只手画线,很不方便。她开动脑筋,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磁铁具有磁场的性质,在木尺上增加了三块磁铁,发明了磁性木尺,解决了师生经常遇到的大麻烦。
这名小学生在发明过程中,是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七大报告提出将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把“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结合“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过程,说明人类追求真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