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8日至31日,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以促进海峡两岸图书交流与合作为主题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也同期举行。本届博览会参展规模与成交额均创历史新高。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的途径有( )。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④ |
《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1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此次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
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是儒家学派的经典。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以其“大众口味、学者品位”解读《论语》。回答题。《论语》,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 B.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C.深远持久的特点 | D.一成不变的特点 |
通过于丹的解读,更多老百姓了解了《论语》。这说明()
①电视文化比传统经典文化更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最受人民大众欢迎的是传统经典文化
③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贴近群众,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④电视等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在谈到中国戏曲的发展目前面临困境时,戏剧家郭汉城指出,时代与环境变了。而戏曲的变化却没有跟上时代,因而生存受到很大的影响。但他断言,戏曲不会消失。据此回答题。戏曲的发展目前面临困境,说明()
A.传统文化必将消失 |
B.传统文化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 |
C.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
D.传统文化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
要让戏曲不消失,我们必须()
①发展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和’的精神,就是要和睦相处、和谐共生。”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说明()。
A.各民族文化差别非常大 |
B.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饮食文化方面 |
C.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
D.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是由各民族造成的 |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族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就是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