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的结构(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图”,回答问题。 甲、乙、丙、丁四种能源分别是指
A.石油、煤、水电、天然气 |
B.煤、石油、水电、天然气 |
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 |
D.煤、天然气、石油、水电 |
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
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A.乙、b | B.丁、c |
C.乙、d | D.丙、d |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
B.多高能耗、高产出的工业 |
C.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较低 |
D.工业布局不合理 |
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上图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 B.老龄人口增多 |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 D.人口密度变小 |
伴随上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
A.商业用地减少 | B.居住用地扩大 |
C.交通用地减少 | D.工业用地扩大 |
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读“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②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 |
B.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西迁明显 |
C.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 |
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关系 |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
A.江南丘陵 | B.青藏高原 | C.四川盆地 | D.东北平原 |
读中国“2000~2005年人均生活用能变化”表,回答下列各题。
2000~2005年人均生活用能变化 千克标准煤
年份 |
城镇人均生活用能 |
农村人均生活用能 |
农村人均生活商品用能 |
2000 |
215 |
457.69 |
77 |
2001 |
213 |
520.69 |
82 |
2002 |
216 |
579.581 |
87 |
2003 |
237 |
600.21 |
99 |
2004 |
243 |
633.14 |
109 |
2005 |
257 |
653.26 |
122 |
读表,正确的分析是( )
A.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是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两倍以上 |
B.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是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两倍以上 |
C.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大幅增长 |
D.城市居民生活用能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缓慢上升 |
据表中的地理事象,相关正确判读是( )
A.城市生活用能利用效率较高 | B.农村生活商品用能比例较高 |
C.农村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城市 | D.农村生活用能以化石燃料为主 |
暗筒式日照仪主要通过感光纸的感光历时记录日照时数。读“某高原日照变化趋势和分布”图(单位:%·(10a)-1,图中空心表示增加或未变,实心表示减少),回答下列各题。对图中日照变化区域差异,最恰当的描述是( )
A.平均海拔最高的东部地区变化最大 |
B.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变化最大 |
C.相对高度差异显著的地区日照变化最大 |
D.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变化最大 |
近45年来,该地区无论是总云量,还是中低空水汽条件的变化都很小,则导致其日照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全年受准静止锋冷气团控制,云量较高,日照显著减少 |
B.全年受准静止锋暖气团爬升影响,降水增多,日照显著减少 |
C.全球变暖,热带北移,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减弱 |
D.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工业化进程较快,大量气溶胶和污染物排放量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 |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
A.城市人口数量较少 |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
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