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 D.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
2008年8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指出,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中央对长期亏损、扭转无望、不能到期偿还债务的国有企业,有的依法破产,有的停产、整顿、改组。从哲学上看,中央的这一政策是要
A.通过内因促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
B.通过量变实现质变 |
C.通过抓典型带动一般 |
D.通过外因促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所包含的哲理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A.要看到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 B.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 |
C.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 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
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缺乏信心,就会贻误时机,前功尽弃。这种做法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 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
对下岗和再就业,有的人怨天尤人,坐等观望;有的人奋发图强,自己掌握命运,成为“再就业明星”。这表明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 B.事物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 |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 D.只有抓住时机才能促进飞跃 |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必须把握好货币量的调节力度。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的变化,针对苗头性问题,适时适度进行调控”。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①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③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