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
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做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约1.7万字的报告中,“改革”的字眼一共出现77次,赢来满场掌声。改革的依据是()
①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的
④上层建筑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甲乙两人辩论,甲说:“我在故我思”,乙说:“我思故我在”。下列观点正确认识这两句话的有()
①两种观点反映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既唯物又辩证,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5年西安市中考体育改革方案公布后,社会对今年增加“三大球”(篮球、足球和排球)考核反响强烈,多数人表示赞成,认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少数人表示反对,认为此前学生没有很好的训练,突然要考“三大球”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这说明()
①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认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③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主观映像
④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认识一定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书法是中国艺术的奇葩。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谈到学习书法的过程时说:“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一过程体现了()
①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是一个量变不断积累的过程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哲学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画龙点睛—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见微知著—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③事在人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承前启后—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