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经酒精脱色后,叶片B处变成了什么颜色? 。
(2)滴加碘液后只有B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叶片A处不变蓝的原因是 。
(3)B、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得出的结论是 。
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和原料,以东湖里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活动.
第一步:取三支大小一致的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和3号.
第二步:在1号、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碳酸氢钠溶液(注: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在2号试管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将三片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菹草叶片分别放入三支试管的底部,如图.
第四步:将1、2号试管放在100W的灯泡下照射3~4分钟,3号试管置于暗处,观察并记录叶片是否有气泡(氧气)产生和叶片上浮的情况,实验结果如表.
试管 |
试管中的液体 |
条件 |
实验现象 |
1 |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
灯光照射 |
有气泡,叶片上浮 |
2 |
蒸馏水+新鲜菹草叶片 |
灯光照射 |
无气泡,叶片无上浮 |
3 |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
黑暗 |
无气泡,无叶片上浮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号和2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作为对照的是 号试管.该组实验说明
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
(2)1号和3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该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3)在以上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该活动小组利用1号试管又进行了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关系的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
10 |
20 |
30 |
40 |
50 |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个) |
65 |
35 |
15 |
6 |
1 |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和光源的距离的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成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植物光合作用 .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以下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作用是
(2)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
(3)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滴加物,这时可以看到叶片没有遮光的地方变成了
(4)此实验说明了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装置 |
种子数 |
空气 |
水 |
温度 |
实验结果 |
A |
50 |
充足 |
清水 |
2℃ |
0粒萌发 |
B |
50 |
充足 |
清水 |
20℃ |
45粒萌发 |
C |
50 |
充足 |
清水+食醋(模拟酸雨) |
20℃ |
5粒萌发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中种子的萌发率为 。
(2)A装置与B装置作为一组进行分析,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C装置与B装置作为一组进行分析,说明 。
某同学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
(1)一粒种子能够萌发长出一个植物体,主要原因是种子种具有_______。
(2)植物利用根尖的成熟区(根毛区)从土壤中吸收水,叶片合成的有机物可以通过_______输送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
(3)若干旱造成玉米减产,其原因是光合作用(生理活动)受到影响,生理活动在细胞_____ 中进行。
(4)若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要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要验证这一问题,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其对照实验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应为____________,其他条件和设置都相同。
(5)若要探究玉米幼苗的蒸腾作用,该装置需要改变的是___________
某环保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综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1)表中B、D两组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 进行对照实验。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
(三)实验反思
(4)满江红属蕨类植物,与葫芦藓等苔藓植物相比,它特有的结构是具有真正的 。
(5)满江红生活在水中,能净化水质,这充分体现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四)交流讨论: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