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和原料,以东湖里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活动.

第一步:取三支大小一致的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和3号.
第二步:在1号、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碳酸氢钠溶液(注: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在2号试管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将三片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菹草叶片分别放入三支试管的底部,如图.
第四步:将1、2号试管放在100W的灯泡下照射3~4分钟,3号试管置于暗处,观察并记录叶片是否有气泡(氧气)产生和叶片上浮的情况,实验结果如表.
| 试管 |
试管中的液体 |
条件 |
实验现象 |
| 1 |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
灯光照射 |
有气泡,叶片上浮 |
| 2 |
蒸馏水+新鲜菹草叶片 |
灯光照射 |
无气泡,叶片无上浮 |
| 3 |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
黑暗 |
无气泡,无叶片上浮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号和2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作为对照的是 号试管.该组实验说明
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
(2)1号和3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该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3)在以上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该活动小组利用1号试管又进行了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关系的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
10 |
20 |
30 |
40 |
50 |
|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个) |
65 |
35 |
15 |
6 |
1 |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和光源的距离的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成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植物光合作用 .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想探究酵母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条件,设计了下面一组实验,室温下,在A、B、C三个烧瓶中均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其他条件如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中,A、B两组装置的变量是____________,变量为葡萄糖的一组是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能产生气体的是____________瓶,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____________气体。打开该瓶瓶塞,还会闻到一股酒味,说明同时还产生了____________。
(3)以上实验说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需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酵母菌在人类的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试写出一例。
小强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
(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作为
组;乙组用等量的 饲养。每天都清理纸盒。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
由此,小强得出结论: 。
(2)甲组家蚕幼虫发育成蚕蛾后,交配、产卵,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①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 对蚕卵孵化的影响。②请你写出支持小强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
甲组蚕卵 ;乙组蚕卵 。
小明同学发现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却是绿色的。经仔细观察,他又发现大葱、蒜苗和韭菜也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呢?小明猜想叶绿素的形成可能与光有关。于是他用家里的蒜瓣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针对小明的疑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将一些蒜瓣分别浸泡在甲、乙两个装有水的瓷中,两个瓷的蒜瓣的数量应________。然后将甲放在阳光下,将乙放在完全密闭的纸箱中,其它条件_________。
(3)根据假设可以预测,甲中长出的蒜苗叶子是_________的,乙中长出蒜苗的叶子是_________的。
(4)在设计这个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设计两个装置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
根据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 1号瓶 |
2号瓶 |
3号瓶 |
4号瓶 |
|
| 处理方法 |
两张餐巾纸,10粒种子,拧紧瓶盖 |
|||
| 两张餐巾纸,10粒种子, 加适量水, 拧紧瓶盖 |
两张餐巾纸,10粒种子, 加适量水, 拧紧瓶盖 |
两张餐巾纸,10粒种子, 加较多水, 拧紧瓶盖 |
||
| 橱柜 |
橱柜 |
冰箱 |
橱柜 |
|
| 实验结果 |
未萌发 |
萌发 |
未萌发 |
未萌发 |
(1)表中有 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 号。
(2)从该实验得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 、 和 。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能保鲜,另一瓶则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肉汤的多少
C.细菌的有无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